下丘村的村民有点钱放着就行,多了也是放着,实际上一人也就五六十贯,还是以黄金和白银方式存起来的。
打首饰用的,不花,没花钱的地方,公使钱多,真分配给个人,一人一千贯都是少的。
刚出生的小宝宝都算一份,公使钱几百万贯而已,没人愿意取出来,不如放着用钱生钱。”
里长开始吹,村子的公使钱哪有几百万贯啊!大部分都是固定资产。
那些个为下丘村一条街提供商品的厂子需要投入,这个是村子的,卖了有几百万贯,不卖要看利润。
外人不晓得,听到朱里长跟另一个里长说的话,他们被震撼到了。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个兄弟明白,但他们不说,因为下丘村如果愿意赚钱,会立即拿出来新的赚钱技术。
第936章 经济金融关联锁
四个兄弟晓得下丘村究竟有多深厚的底蕴,父皇赏赐的那么大一片地,旁的百姓想种地人手不够。
下丘村对那些地始终是种药材、培育种子、种牧草改良牲畜、家禽品种。
其他的工业技术全给了大明,村子自己没留什么钱财,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都是进行了长回报期的投资。
像村子自己出钱修黄池河到丹阳湖的临岸路,帮助石臼湖那里扩展种植与水土保持的经济林和耕种土地。
按照下丘村的模式,一个投资下去,三十年才能彻底回本,没有一个商人会学着做。
这个回本不是投入多少回多少的本,包括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与正常的借贷利润,算复利。
比如三十年,每年货币贬值百分之一,同时那钱借贷的利息是月息五厘,不是三分。
最开始规定是月息不得超过三分,后来下丘村高人送题本,钱压得可是很低了。
就是朝廷管金银铺子‘自愿借’钱的利息,一个月给五厘,一年百分之六。
下丘村就这么计算三十年的投入与汇报周期,即,在货币贬值方面三十年每年百分之一,是百分之七十四,需要额外加百分之二十六。
三十年一万贯,变成一万两千六百贯,有浮动,突然贬值厉害了,跟着也要把损失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