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上,任何社会生产活动,必然有人参与。比如修路,它也是经济属性的一部分。在这个社会行为当中,包含着利益交换,利益交换量越大,需求和供给增加量则大。
如此才能叫百姓手中有钱来消费,并且生产,与夷人进行贸易中的顺差结果满足自己的需求,即财富增加。
钱一直留着,属于浪费。
为了稳定,可以不出现财政赤字,还没到那种激进的国家发展速度需求的程度。
等有一天需要的时候,证明国外技术提高得太多了,影响了大明的贸易顺差,大明不得不采用综合手段来割韭菜。
朱元璋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个理论给弄明白,现在一听有人要花钱,他表示支持。
宫里的钱尽量不花,他等着发行纸币,用宫里的钱当抵押物,到时候放出宝钞来促进经济发展。
朝廷先用正常的货币来推动经济,明年将是重要的一年,许多事情要放在明年处理。
今年在努力制造蒸汽机、船只,还有挖矿,让军队好好学习。
“陛下,修路,修采矿区,即新命名的马鞍山铁矿到应天府的铁路,因为工厂区要建在应天府。”
另一个户部尚书俞浦提议,不用工部,户部也想有更多的钱,花出去才能赚回来。
“臣附议。”这次附议的是另一个工部尚书赵翥,两个部互相附议,积极花钱。
“准了!写题本。”朱元璋同意,之前说要给下丘村那里修,下丘村不着急。
那么在这边修可以,马鞍山那里有铁路,连过来。
胡惟庸在那坐着一声不出,其实他没啥想法,他目前始终在惦记着政治斗争。
朱闻天能猜出来胡惟庸的心思,想架空朱元璋,这种事情始终都存在,包括他那个时候……
管军队的二把手和三把手,联合内务府总管,架空皇帝,然后等新皇帝上来,全给收拾了。
唐朝的皇帝被架空过,太监就能做到,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都能被架空,元朝的皇帝也被架空过。
那么朱闻天觉得从以后的角度来看朱元璋的地位很稳是不对的,一同打天下的人相互都很了解。
朱闻天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