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个钱。”
“但难在材料上,又是布料,又是铁的,这两个东西制作出来都要用掉不少材料。”
“不是每个厂子都能像轧钢厂和汽车厂这样拥有齐全的物资。”
“大家每个月就这么点布料,铁料更不是想就能买的。”
“单独一个装置几块钱就能做,材料也能弄道。但这两个东西,既需要材料又需要制作费,加起来也要十块钱。”
“关键是钱好出,材料难找!”
“这样一来,有多少驾驶员能够自己装配上?”
“但是你们装配好了给驾驶员,也只是贵了几十块钱,哪个厂出不起?”李开朗解释道。
闻言,众人也觉得李开朗说的有道理。
但一汽车制造厂的解军山却提出歧义。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这俩发明确实也不难,无论是外包,还是自产都要费多余的钱。”
“还不如干脆让厂里出钱出料给驾驶员,又或者,我们把材料放车上,让驾驶员找人弄不就好了?”
闻言,李开朗用傻逼的眼神看着他,如果按照解军山这个想法来,那他的发明有何意义。
“李开朗同志,我在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就放心大胆地说,不会有人怪罪你的。”王书记说道。
“有王书记这么说,那我就直说了。”
“首先,你们敢肯定厂里会答应帮驾驶员出钱出料吗?”
“其次,把材料放车上,最后能交到驾驶员手中吗?汽车交到各厂肯定要检查。”
“多了一道检查程序经手,谁敢肯定材料能百分之百给到驾驶员手上。”
听到这里,房间里一片沉默,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想全。”解军山立刻道歉。
“没事,你这说出来也是好事,让大家也有个准备。”南京汽车制造厂的丁章说道。
“其实我还是推崇外包这个方式的。”
李开朗看着三人,“通过外包,你们可以将部分生产交给其他厂子,这样不仅能够和其他厂建立联系,形成合作关系,还能让他们赚到钱。”
“通过外包,你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你们汽车厂赚得钱,肯定是比别的厂多的多。”
“而且,如果其他厂子有了你们的订单,有了你们这个稳定的赚钱渠道。“
“他们自然也会扩大生产规模,再招人,这不也是间接帮了人民群众吗?解决了就业问题。”
李开朗顿了顿,他看了一眼有些动摇的三人,继续循循善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