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
赵商祺决定不回北京了,他要留在白云村,让他爸刮目相看,他雄心壮志无比激动地想,他必须在白云村为他们家挖掘到第一桶金,老头子老了,现在他们家的顶梁柱,中流砥柱全是他了,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让父母失望!
现在是清晨,粉红色的晨曦,如同轻纱笼罩四周,一切显得静寂又美丽,赵商祺拿着牙刷,站在村委会的院子,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他爸的话语在他的耳边回响“现在城里没什么机会,机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快要搞光了,你回北京,无非就是打工,打工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创业也难,不如另觅蹊径,相对而言,农村都成了一个尘封的大宝库,其能人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生态价值,有着巨大的商机和魅力!”
真的吗?原本闪闪发亮如同宝石似的眼睛突然变得暗淡无关,赵商祺摇了摇头,心中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他有些不太相信,现在农村更有机会?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白云村还是那么穷?唯一的理由就是这里的人太懒太蠢,没有文化,消息闭塞,思想落后?他不一样,他可是名牌大学海归留学生,在美国呆了四年,有见识有眼界,有阅历有格局,赵商祺想到这里,原本绝望的心情,慢慢如同初升的旭日,重新变得情绪高昂,激情澎湃起来,一切又重新充满了希望。
这个时候,周飞扬垂着头从他的宿舍里走出来,仿佛一只垂头丧气的公鸡。他的一颗心灌满了冰冷的铅块,沉甸甸的,一片灰色。因为赵商祺昨天晚上告诉他,所谓的大有希望的茶园种植,其实没啥希望,他一个晚上心情都不好。
现在村民的自家茶园都收编成功了,村里也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公司,集体企业制的茶园大概有上千亩,这是白云村的集体经济,国家衡量一个贫困村能不能脱贫,一个显著的指标就是集体经济。
下一步,就是开始对茶园进行种植管理,争取今年秋天,第一批秋茶采摘时,白云村的茶园能开始盈利。
总之,一定要稳扎稳打,一步都不能出错。
一会,他吃完早餐,就要到茶园去看看了。可是这个节骨眼,小赵总那个二货,居然告诉他一切只是他的一场忽悠!
周飞扬只觉得脑袋炸裂似的疼,莫名地觉得他成立村办企业,不是拉开了白云村脱贫的帷幕,而是村民陷入更深重贫困的泥潭!
昨天整整一宿,他想着这件事,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如同烙饼似的睡不好。
这个时候,赵商祺笑眯眯地走到周飞扬面前,对他热情如火地招呼道:“飞扬,我不回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