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同袍死在自己面前的噩梦中惊醒。
还有很多人,他们志气昂扬地前往战场,可归来之时,却或断一臂,或眇一目,留下永生难以摆脱的残疾。
可这些人仍然活着,还能看到明天初升的太阳。
郗归知道,还有很多很多人,她这一生都不会再见到。
这些人会为了父母妻儿,为了高平郗氏,为了京口,为了徐州,为了整个江南,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地战死在无情的沙场上,再也不会回家。
所有的将士都知道,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每一次的出征,都可能会是永诀,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出发。
人人皆有畏死之心,可总有那么些人,或为小家,或为大义,置之生死于度外,成为大义凛然的、可爱、可敬的英雄。
郗归站在点兵台上,有好多好多话想说。
也许会有人认为那是陈词滥调,可郗归和将士们却每次都会因此而振奋,因此而感动,因此而燃起一腔热血,也因此而撒下几行热泪。
最后的最后,郗归满腔的话语都只化作了“师出以律,令行禁止”这八个字。
这是要求,但更是期许和保护。
她希望所有的将士都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这八个字能够保护着这支军队,让他们在三吴延续江北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神话,让牺牲变得少一点、更少一点。
此次去往三吴之地的将士共有一万人。
自从郗归接手北府军以来,还从来不曾一次性送过这么多将士出征。
在隆隆的鼓声中,将士们身着藤甲,紧握兵器,目光坚定地走出了校场的大门。
灿烂的朝阳下,绣着高平郗氏族徽与北府军标志的战旗高高飘扬,于晨风中猎猎作响。
出征的将士实在太多,以至于直到最前方的将士们抬着大旗走出城门,去往渡口,后面几队的将士都还未离开校场。
郗归站在高台之上,注视着将士们一队又一队离开的背影,看着这宛如长龙一般的整齐队伍,心中升起了难言的自豪与感伤。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7
这是一曲悲壮但沉重的别歌。
郗归只盼着三吴的战场不像北秦的骑兵那样残酷,将士们也不必再增加太多的伤亡。
她无比地希望分田的策略能够尽快见效,希望更多的将士能够不战而胜,希望这些可爱的人不要死在内战的战场上,希望自己还能够看到他们活着归来。
在远远目送最后一队将士登上渡船之后,郗归终于走下高台,看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