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江南。饿不死人的情况下,又因农业社会的缘故,自然缺乏传播动力。
及北方战乱,黄河流域的百姓逃亡江南,江南地区传入轮作技术。加上东晋元帝时期鼓励开展宿麦种植,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了宋朝时期,南方地区才全面掌握稻麦轮作制,加上占城稻,双季稻,形成了南方独有的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作物生产。
相比于北方两年三熟的作物产量,南方这种一年可抵其两年的产出,超越北方迟早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皖城百姓渡过了初期饥饿的时期,百姓们拥有了实现稻麦轮作的物质基础。因而霍大都督思索一番,决定让司马芝在小区域范围内种植冬小麦,当做试验田,通过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传播打下牢固的基础。
府衙内,司马芝正向霍峻汇报冬小麦试验田的情况。
“府君,芝已命人种以宿麦,约耕作三十亩田地。且按照府君的意思,三十亩田选种时间不同。及明年三、四月,当可收获。届时可观宿麦轮作产出。若是可行,芝于明年秋,令皖城乡野百姓种植。”
司马芝的效率颇快,让有种植冬麦经验的百姓种植,又为了选出适当的耕种时间,设立对照组。毕竟南北方气候存在差异,北方的冬麦种植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因气候湿度问题需要修改。
霍峻简单翻阅了下,司马芝记载于案的内容,问道:“子华乃河内人士,又有在襄阳耕读。以子华观之,宿麦若让江南百姓种植,可增几成亩收?”
司马芝沉吟,说道:“府君,南人少有种植宿麦,多种稻谷,不得技巧。即便能轮耕稻麦,亩产恐会不高。虽是如此,但芝以为每亩增一石半,或是可行。若精进技巧,可得富庶。”
霍峻满意地点了点头,亩收一石半看似不多,相较于亩产3石左右的水稻丰收仅有一半左右。但总体上来看,却是为每户家庭增收一半的收入。此前能得温饱,今下岁岁可得积蓄。如此下来,他治下的百姓又岂能不富。
霍峻抬头看向司马芝,笑道:“子华,今后你且任郡中长史,若某率军出征之时,郡中政务皆交由卿操持。”
闻言,司马芝心中喜悦,拱手说道:“多谢府君赏识之恩,芝当尽心效劳,不负君侯之期望。”
司马芝从荆州而来,跟随霍峻二年有余,政绩甚是出众。此前蒋济帮衬霍峻政务,但随着军队士卒的激增,蒋济重心倾向于军务上。郡中缺乏相应的人辅助他,挑选之下司马芝成为霍峻的心仪人选。
初到郡中,霍峻让司马芝以督邮之权,巡视郡中诸县。司马芝亲下乡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