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接着:“他们感兴趣的可能是我们和欧洲之间的协议。
有人提议通过获得我们的适航认证来间接获取欧媚认可,特别是对于他们有竞争力的子系统而言,一旦通过审批就能成为国际供应商。”
“所以我正好想问你,根据协议条款,这样做是否可行?”
易合旭转向林伟轩问道。尽管易合旭对技术颇有研究,但对于具体的航空法规和政策细节,他还是需要向专家咨询。
林伟轩听完后,眉头一皱,考虑了一下,然后摇头:
“不行,根据协议,双方认可的产品仅限于大陆企业制造的完整飞机。
子系统必须安装在符合规定的支线飞机上才能获得认证。如果设计明显不符合常规航空标准,欧盟有权重新审查。”
易合旭不解地问:“什么叫不符合常规的设计?”
“比如,给新舟60换上两个10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
林伟轩解释道。这样的条款显然是为了避免有人钻空子。
“那如果是合作开发的新支线客机呢?比如我们和俄易斯一起设计的,这算不算在协议范围内?”
易合旭提出疑问,他心里想着既然俄方有兴趣,就有谈判的空间。
林伟轩思考了一会儿,回答:“没有明确提到这种情况,但我猜我们必须在里面扮演主要角色。”
“这个条件合理,必须坚持。”
易合旭满意地点点头:“老林,你去更新一下新舟60的展示资料,专门加一部分介绍这份协议的关键点。”
“现在改?”林伟轩一脸惊讶,毕竟航展明就要开始了,时间紧迫。
“对,很重要。即使明来不及,也务必在后飞行表演前准备好。”易合旭语气坚定。
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林伟轩不再犹豫,决定联系当地商会寻求帮助,在法都国本地紧急制作新的宣传材料。
不过,他刚转身就被叫住了。
为了确保全球观众都能轻松理解,展板上的信息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特别加入了俄语。
随着截止日期的逼近,团队的工作效率达到了顶峰。
当航展在欧洲中部时间次日中午正式拉开帷幕时,新舟60面前的展示区已经焕然一新,原本单一的展板扩展为五块相连的大面板。
这些面板不仅介绍了飞机的技术参数,还详细明了制造商背景以及法律条款;
明确指出这款由华夏航空工业设计并生产的100座或50吨以下的支线客机可以在欧盟15国注册和运营。
现场最吸引眼球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