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提高了进气效率。
但传统半圆锥形设计对气流控制不够精准,因此还需要复杂的扇形唇口来排除附面层,这反而增加了阻力和重量。”
这时,旁边的一位工程师插话道:
“我记得有一张F-16的照片,虽然很模糊,但那个进气道看起来确实像您的那样,形状有点奇特,就像是蛤蟆的嘴。”
孙尚忠则更关注技术细节:“那么,dSI进气道的关键就在于那个鼓包的形状吗?”
“正是如此。”
许宁解释:“鼓包压缩面是按照乘波原理设计的,尽管概念简单,但实际计算非常复杂。
我们需要选定追踪点,在流场中追踪这些点,形成鼓包压缩面。不过,我现在需要先整理思路,完成总体设计。”
许宁的目标与涡扇9的研发初衷相似,都是为了未来重点型号预先探索关键技术。
这次是为了歼10,他希望能在后续的全状态原型机上采用dSI进气道,以优化歼10在中低速下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