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在两侧,防止红军北进并压迫其西进,其主要策略是迫使红军与正面的湘军和桂军交战。
中央军要求湘桂两军协同布防,但湘军不愿出省作战,以防红军进入湖南腹地,防线偏向北方,真正需要正面迎敌的是在全、灌、兴布防的桂军。
桂军深知中央军的策略,通过空中侦察,他们得知中央军九个师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的距离,行动并不紧迫。
桂军明白中央军的目的在于将红军逼入两广地区,同时,桂军还收到了来自上海的王建平的电报,揭示中央军有一石三鸟之计,意图同时消除红军、桂军和粤军。
桂军决定改变策略,不再正面拦截红军,而是选择占领两侧,让红军早日离开广西。
他们明白,关闭湘江的大门,也就为中央军敞开了广西的大门。反之,要关闭广西的大门,就必须为红军敞开湘江的大门。
这些军阀们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他们也知道行动需要谨慎,不能给人留下话柄。
因此,桂军向湘军发电,声称由于红军攻击贺县、富川,全洲、兴安间的主力将南移至恭城,留下的防务需要湘军接管。
然而,当湘军刚刚部署完毕,桂军却突然撤离了200里的湘江防线,这让湘军陷入了困境。
桂军向腹地收缩,要求湘军补填防线,但湘军也面临着湘境出现漏洞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湘军决定梯次前移,向桂境延伸70里,但不再向兴安前进,以填补桂军留下的空隙。
他们决定在23日下令移防,但实际上在26日才开始行动,并向中央军声称红军正在攻击黄沙河。
桂军欺骗中央军,湘军也欺骗中央军,当然,中央军也在欺骗他们。
这就是军阀混战给红色政权和红军发展留下的空隙。他们并非有意逗留,而是各自心怀鬼胎,各自盘算,最终却为红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于是,在湘江防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中央军并不愚蠢,他们立刻向桂军发出警告:
“你们擅自开放通往黔川的要道,无异于放虎归山,谁会相信你们与匪军没有勾结?”话已至此,双方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桂军随即对红军发起了攻击。
故此,1934年11月从23日算起,红军有五时间可以通过这一缺口。
从道县出发,红军分为四路并进,而军委纵队则在11月25日离开了这片充满战略意义的土地。
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红军的英勇与智慧,也预示着他们即将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1934年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