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多,对朝廷和他们都是好事情。”
兄弟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朱元璋主动提起了宋文远的问题,这孩子也不大,没有前朝秀才举饶身份,不过这次首届恩科不讲那么多,举荐信有了,也能直接参加会试。
可是这举荐信谁来写,朱元璋在等李星寒的意思,如果李星寒愿意为了满亲自写这个举荐信,那宋文远就直接跳过会试参加殿试,朱元璋也可以让朱标开个后门直接让他选上进士,但是前三甲,就不能保证了。
李星寒自然是不能同意,有本事自己考,有一封朝中举荐信就已经很是不易了,会试若是再不参加,就太过分了。
“大哥,让宋濂写了吧,我没理由为一个可能拐走我女儿的子开这个头,不对,不管他是不是满的朋友,我都不能开这个头,新朝第一榜,要的是人才,不是那些有背景的绣花枕头,会试是必须要参加的,而且要比殿试更难,将浑水摸鱼的全踢出去。”
“我作为群臣之首,位列公爵之上,必须要率先开这个好头,让其他的将军大臣们也看看,死了这条心。”
听了李星寒好话,朱元璋拍了拍手:“我就喜欢你这个性子,那就这么办,堂堂歧王都没给自己姑爷走后门跳过会试,我看他们谁拉的下这个老脸跟我开口!”
“那就这么定了,明早上,让驿使将榜文贴到我们所有的土地上,不拘一格,有身份的,没身份的,若是觉得自己有本事,都能来参加这次会试,而你,我的兄弟,你明亲自去应府城门前张榜,昭示新朝恩科。”
“是,大哥。”
“先别急着走。”朱元璋喊住了要离去的李星寒,“你去趟东宫,让标儿亲自写这榜文。他的文采我是知道的,已然有些超过先生们的势头了。”
李星寒离开朱元璋的寝宫,到东宫找朱标写了榜文,背着布筒离开皇宫。
次日一早,李星寒带着亲兵卫队来到城门前,朱红色的常服格外显眼,人们在看到了歧王之后,缓缓的围了过来,看眼前足足聚集了几百人之后,李星寒从布筒掏出榜文,贴在城门告示栏里。
“陛下圣恩浩荡,于洪武四年春,举行恩科,吸纳下士子入朝为官,诸位回到城中相互转告,让那些有资格考试的,就要开始准备了,参加会试的条件,这榜文上面都有写,大家慢慢看,我先走一步。”
在亲兵的护送下,李星寒离开城门,人们一拥而上,开始阅读起榜上的文字,有人离开有人过来,不到半个时辰,榜文前的百姓陆续散去,大批的读书人挤在前面热泪盈眶,自己的寒窗苦读,终于迎来了一个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