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头,不然群臣的奏疏立即就能压垮那长六尺五寸、阔三尺四寸、高两尺二寸的御案。
小万历说完后,便准备散朝。
就在这时,户科给事中光懋突然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要事要奏!”
“卿请讲!”
光懋拱手道:“陛下,臣年前曾呈递一份关于一条鞭法的奏疏,臣以为一条鞭法可用于江南,不可用于江北,北方仍适用于当下之税粮与徭役制,然陛下批阅为:法当宜民,政以人举,民苟宜之,何分南北,臣不解?”
“一条鞭法,宜于南而不宜于北,非臣个见,而是诸多地方官员皆以为如此,去年一条鞭法试行于山东,引得人心惶惶,商贾疯狂逐利,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截至去年年底,臣知晓的上奏之官便有三十余个,而朝廷的批复都直接训斥而未曾道明缘由,臣恳请陛下明示!”
“臣反对南法北行的缘由有三。”
“其一,江北地广人稀,但土地却远远不如南方肥沃,将人头税摊入田亩,实乃加重江北百姓赋税之举。”
“其二,江北商品流通远逊于江南,若施行赋税折银,恐怕百姓都要鬻田宅、质儿女,才能交税,若遇灾年,粮食换不到银两,易产生大量反民。”
“其三,江北相较于江南,承担着漕运、军需、治河等徭役,所需劳役甚多,而一条鞭法将徭役折银后需按户丁征收,这将导致百姓逃亡甚多。
……
光懋从“江北田亩收成少,江北商贸不兴缺银两,江北徭役过重民逃亡”三个方面论述了江北不宜推行一条鞭法的原因。
看似有道理,其实非常肤浅,隐了八分好处,道尽两分缺漏。
小万历听完后,面色严肃地说道:“光给事,你之所言,条鞭法之不便,实乃十之一二也,而未言其丝毫优势。”
“沈编修曾对一条鞭法做过总结,他言道:一条鞭法,使得父老无亲役之苦,无鬻产之虞,无愁叹之生,无贿赂侵渔之患,实乃大利于庶民也!”
沈念没想到小万历会援引他在奏疏中的话语。
听到此话。
光懋突然朝前走了两步,然后“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陛下,臣抄录了去年年底山东诸官言一条鞭法之弊的部分总结之语,请陛下细览,看过此文后,陛下便知山东之现况。”
“媚主之臣实在误国!翰林院编修沈念以日讲官与起居注官为利,侍于君侧,竟如此诓骗陛下,实乃欺君,请陛下将其治罪!”
“砰!”光懋朝着地上重重磕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