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黑幕!提前出现的会试金榜登科录
半个时辰后,内阁值房。
张居正翻阅着书案上堆积如小山般的奏疏,面带烦闷。
州县官困境,令他这几日都未曾睡好,甚至已经考虑要不要依照沈念所请:废常例,增俸禄,加公用钱。
他深思熟虑之后。
最终觉得沈念之策牵扯过大,又涉及祖制,当下还不能动,也动不了。
至于许多官员所请的特例擢升、减负等,他也思考过,但总觉得有缺陷。
州县官与其他官员最大的不同是:州县官须久任。
州县官乃亲民之官。
唯有久任,才能了解地方民生,才能做好诸如水利、学校、道路等长期推进才能做好的事情。
九成以上的州县官,就应一辈子都处于州县,在百姓中间发光发热,若因做得好将他们擢升,反而会出现用才不当。
这一点儿,张居正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
……
就在这时。
张居正突然翻阅到一份奏疏,低头一看,署名为翰林院编修沈念。
“这个沈子珩,此次怎么如此拗,已被禁足,竟还要言州县官之事!”
张居正一边斥责,一边翻阅着沈念的奏疏。
突然。
张居正的脸色变了,由皱眉状变成了狂喜状。
“哈哈,子珩,实乃老夫最得意之门生也!”张居正轻捋胡须,脸上露出了笑容。
沈念这道奏疏名为:《州县官改良疏》。
他所提的解决州县官困境之策,与书案上的这些奏疏全然不同。
其核心思想是:不能惯着。
核心内容则有两点。
其一。
沈念在小万历上次批复的“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后面又追加了一句话。
“有进士用进士,无进士用举人。拒任者,勒令回籍,不录京官。”
意思很明显——
拒任州县官者,回家听用,朝廷再次任命,定是外放,而非京官。
这将使得许多幻想着“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之宰”的储备官员愿望落空。
单有这一策,自然不行,沈念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二策。
其二。
沈念恳请明年会试增加录取名额,且注明了缘由:为备州县官人选而增额。
这种增额,并非沈念独创,而是早有惯例。
一般新皇帝即位、朝廷缺才、皇嗣诞生等,朝廷都有可能增加会试的录取名额。
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