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州县困境!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之宰
十一月初一。
礼部奉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诰谕,张贴选后榜文。
小万历最终还是听从了沈念的建议,对此事没有做任何干预。
此榜文一出。
五品以下的官员、民间的士绅商贾、书香门第家庭等有适龄女儿者,皆兴奋不已。
依照祖宗旧制。
天子选后,不会选高阶文武官的女儿,几乎都是从底层选择能识文断字的良家女子。
若女儿被选中。
其家族虽不掌实权,但日后封侯拜爵乃是必然,前程富贵不可限量。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曾经的泥瓦匠、当下的武清伯李伟,生了个好女儿,真正做到了逆天改命。
此外,兴奋的还有皇宫内十三四五岁的宫娥们。
她们身份卑微,定然是做不了皇后的,但只要小万历迎娶了皇后,她们便拥有了被临幸的资格。
后廷宫娥,皆算是皇帝的女人。
若能得君临幸,生了龙种,那人生便是一飞冲天,整个家族甚至整个县乡的命运都会被改写。
很多宫娥已开始贿赂宦官,获取小万历的兴趣爱好,有的甚至开始搔首弄姿,意图得到小万历的提前垂青。
不过李太后管教甚严。
整个乾清宫,非三十岁以上的宫娥不能入,小万历根本没有与三十岁以下宫娥独处的机会。
当下的小万历,虽然已渐显春心萌动之态,但张居正经常以先帝为反例,使得小万历还是非常老实的。
……
与此同时,随着《饬学七十二条》的施行。
大明地方州府的诸多民间书院陆续开门招收学生,讲学之风有所复苏,但对朝廷的讥议之声却减少了许多。
此时,沈念的《国病论》已传遍了整个大明。
就连某些偏僻县城的书摊上都有售卖。
此论虽不能治大明之疾。
但却能使得诸多读书人明白:唯有朝廷新政,方能兴盛天下,造福万民。
沈念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家乡钱塘县的一些入学孩童,为沾上几分才气,对此文章是倒背如流。
甚至还有人以沈念的文章为基,新设新政学派,讨论强国富民的隆世之策。
曾教过沈念的先生们,各个门前都是桃李满蹊。
从他们嘴里流传出了诸多沈念“自幼聪颖,天资过人”的传奇故事。
多数故事,沈念本人都没有印象。
还有钱塘县卖炊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