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议政官们也都在准备各自的说辞。
此时,最忙碌的不是议政官们。
而是户部。
因为议政官们都知晓要想将那些飘在云端的“国之良策”踩在地上,靠三寸不烂之舌不行,必须依靠翔实的数据与实例。
这导致,户部一众官员忙得几乎都是日日通宵旦达。
……
午后,翰林院。
沈念拿着八月的起居注录走向翰林学士马自强的房间。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马自强愤怒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不要向老夫讲理由,一盏茶之内,你们商量出一个结果,不然老夫将你们两个全弹劾了!”
沈念探头一望。
便看到马自强正朝着王锡爵与申时行发脾气。
此刻的马自强,脸黑的就像锅底的灰,显然是非常愤怒。
就在沈念准备稍后再来时,马自强看到了沈念。
“子珩,你进来!”
沈念无奈,只得快步进屋,然后朝着三人分别拱手行礼。
这时。
申时行眼前一亮,道:“马学士,要不令子珩任主持官吧?”
“下官也觉得甚好!”王锡爵立即附和道。
马自强果断摇头,道:“不行,你们两个可以不参与议政,但子珩必须参与。”
随即,马自强看向面带疑惑的沈念。
“子珩,张阁老命我今日定下百家议政主持官的人选,你觉得他们两个谁合适?你认为谁合适,老夫便用谁!”
这一刻,沈念才明白原来三人在讨论百家议政主持官的人选。
所谓主持官。
类似朝廷举行祭祀时的赞礼官,主要任务是主导百家议政的进程,保障议政高效有序进行,且能迅速解决突发的意外情况。
此职位,自然是从翰林院、国子监、都察院这些通晓朝政的衙门官员里选拔。
并且对体力、心力要求较高。
像马自强这种六十四岁的高龄官员,体力显然不能胜任。
沈念想了想,觉得当下四十三岁的王锡爵与四十二岁的申时行皆适合担当此职。
但他看二人似乎都不太情愿。
王锡爵见沈念犹豫,胸膛一挺,开口道:“子珩,吾乃国子监祭酒,官学主官,理应参与议政,怎能担任主持官?”
申时行抬起下巴,道:“国子监能代表官学,但不能代表新政,此次是议政而非论学,我已经准备好了议政之言,怎能去担任平衡双方的主持官?”
二人都想议政,而不愿主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