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常朝便散了。
三名阁老都去了文华殿,显然是商量“内外廷联合相扶”之策去了。
此策的“度”最难把控,他们需要商量出彼此都能满意的一个界限。
沈念出皇极门,与同僚们,朝着翰林院方向走去。
而此刻。
今日当值,在皇极门守卫的锦衣卫千户周海,望着沈念的背影,若有所思。
周海听到了今日朝会的所有内容。
别人都觉得殷正茂老辣利害,而他的关注点却全在沈念身上。
他知晓那群灾民去户部门前寻殷正茂告状,是沈念的安排。
没有沈念。
依照那群灾民的水准,不可能找到殷正茂的轿子,不可能喊出那样的告状口号、写出那样的诉状内容。
他知沈念最初的目的只是救一位姑娘。
沈念明明可以告知他一声,就能将人救出,或使用其他简单的方法。
但是沈念却化简为繁,将私事做成了国事,借力打力,借助新任户部尚书殷正茂的冲劲,在朝堂上演了这样一出好戏。
他本是救一人,但为救一人,却变成了救千万人(辽东灾民)。
这份谋略、气魄、正义感,都让周海倾佩不已。
周海不准备将此事汇禀给皇帝、冯保或张居正。
他觉得这对沈念并无利好。
他打算将此事彻底埋藏在心中,然后尽可能地去与沈念交好。
身为武将的他,非常明白:有时,跟对了人,才能走对路,做对事。
……
近黄昏,翰林院编修厅。
沈念坐在桌前,想着今日的起居注应该如何写。
今日看似发生了许多,其实小万历什么都没有决定。
沈念想了想,提笔写道:三月初九,上御皇极门,户部尚书殷正茂献内外廷联合相扶之策。
之后,他附上殷正茂的奏疏即可。
……
放衙后。
沈念回到沈宅,发现木生与他的姐姐润叶已经离开。
二人听说朝廷将在城外建立宅棚,为与同乡聚在一起,便拒绝沈母好意,感谢一番后,选择去城郊居住,以便再回辽东。
京师虽好,但二人知晓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一旦有同乡返家,他们也会跟着回去,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