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必须几年功夫。这段时间,家里拿什么花销?
幸好,他们家就在丈人峰脚下,山上多宫观。谢家与宫观也是有渊源的,长年上山敬拜。谢寒梅人虽小,却机灵懂事,从真人观道长那里学了一手炒茶、做素点心的手艺,包包子就是其中之一。
“老话也该我这个老汉儿说,你好生种你的香菇,莫让别个偷了秘方去。”谢老爹走得累了,拿袖子扇风,“这才进三月,天气就这样热,果然还是我们山里凉快。”
“现在我对外头只说香菇是山里生的,哪里能种,都是漫山遍野的找,找到一朵算一朵。”谢寒梅也大喘气。种香菇也是她偶然试出的法子,从来天生天养的香菇,也能被种出来了,这是多大一笔进项。
俗话说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山珍从来都是昂贵的、值钱的。谢家包子铺能在县城开起来,关键就在香菇,他家的招牌就是香菇rou包。形状不好看的鲜香菇,洗净剁碎,加上三分肥七分瘦的猪rou馅儿,做成包子能香一条街。
形状好看的香菇在家里晒干了,拿去卖给饭庄、杂货铺也是供不应求的好货。
谢家包子铺即便是素包子,也比别家美味一些,秘诀也在香菇上。
朱娘子也是信老君的,每年必要吃素祈福。可吃素的时候,又嫌弃素菜不入口。谢寒梅当时多傻啊,听到朱令担心母亲,立刻自告奋勇要给朱娘子做饭。在真人观的道长面前作揖赔笑,又帮着炒茶、揉茶,累得胳膊抬不起来,学了一道豆筋。
豆筋吃着口感像rou,可只吃一道菜也容易腻啊。谢寒梅想方设法、试过诸多材料,最终用干香菇磨粉,混着其他香料配比得当,能让素菜吃出比拟荤腥的鲜美来。
想起往事,谢寒梅下意识摇头,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到了县城,谢老爹卸下茶叶和香菇,立刻出门找其他做茶叶生意的掌柜说话。他家的茶不卖给朱家了,总要另找买家。今年春茶已经上市,正是卖茶的好时候。
谢寒梅则后院找花家婶子。
“花婶?在吗?忙呢!”谢寒梅一路打着招呼进门,直到后院,才看到一个清瘦的背影正对着井口洗菜。
听见声音转过头来,一个年龄和谢寒梅相仿的姑娘抬头一笑:“梅子过来啦!”
“朵儿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