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魏武带着铁牛直奔城东的知微学堂。
到了那才发现学堂是住宿的,吃住都在这,一个月放两假可以回家,其余时间都不可以离开,只能待在学堂跟着夫子读书。
铁牛一听需要住宿顿时脸色一垮,脸上写满了不情愿。
魏武和赵山却十分高兴,两人都秉持着一个观念:严师出高徒。
于是乎,没有任何犹豫,赵山当即拿出五十两银子交了一年的束修,另外又拿出五十两银子交了杂费。
这杂费仅仅包括两个月的住宿费伙食费和现阶段的书本费。
两个月就要五十两,一年就要三百两,这费用不可谓不贵,一般人家根本负担不起。
这一年的费用赶上他在密水十年的花销了,在密水私塾一年束修不过三五两,这就算多的了。
果然京城居大不易,真是哪哪都要钱。
想想自己乃工部从五品的员外郎,在京城也算中等官职了,若仅凭俸禄,根本养不过一大家子。
他都带着家人来京城了,不可能让大家过的还不如在密水。
所以必须要有点其他来钱道。
萍儿的脂粉铺算是一项投资,现在一个月能稳定在四五百两,也算是目前赵府收入来源的一大头了。
但就指着胭脂铺和庄子那点收益,全家人还是紧紧巴巴的。
不仅要节流,开源才是最重要的。
打定主意,赵山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工部报到,而是派朱丰收去告了假,理由都是现成的:长途跋涉过于疲惫,需要静养恢复,以便于以后更好的思考。
卢兴听赵山回来了还不来上工本来非常生气,等听朱丰收完理由又沉默了。
算了,赵山要休息就休息吧,只要他以后还能想出好点子,休息两不算什么。
在这半年时间里,水泥已经被工部大官员带到了边境重镇,在不久的将来,所有边疆城镇的城墙都会由水泥浇筑,这样的城墙将变的坚不可摧,满级防御力。
龙骨水车也传到了南方水乡被广泛运用,可谓极大改善了土地灌溉难题,真可谓利国利民。
更别他提议的火柴了,这东西经过工部三个月的反复实验,已经成功攻破了关键的技术难题。
经陛下批准后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火柴马上会取代打火石,为大景老百姓日常家用。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赵山。
这子啥啥不行,就是有点子。他们工部就需要他的点子,只要他能想出来,他们就能做出来。
卢兴想到以后来日方长,大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