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也未必坐的稳。
若是那些有军权的世家大族有了不轨之心,他们孤儿寡母的将会非常被动。
若想保住周氏的江山,还是要靠周氏子弟。
如此一来,一个有威望又没有实权的宗室勋贵便十分重要了。
刚才她具体如何奖待三军归朝时再定,那是辞,其实她心里早有定夺:不加官,只进爵:由原来的四品郡公升为二品郡王,仅次于一品亲王衔,封号也由原来的单字淳变成双字的护国。
护国二字往往是给那些武将勋贵的,现在给了周彻,也是告诉百姓,护国郡王就是为了护佑大景国的,是为保佑周姓皇位传承的。若有不臣之心,不堪护国二字。
至于食邑,送给他一些又有何妨,到时候她的儿子坐拥下,还差了他那一亩三分地的食邑?!
黄皇后对自己的决定非常满意。
继歌功颂德和讨论嘉奖的两个议题后,早朝进入第三个环节的讨论:和胡人三政权的和谈如何进校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双方和谈才是重头戏。
正常来,两国和谈,应是求和的一方派遣使团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对方的都城进行磋商,这时会有鸿胪寺的官员前来主持招待,经过一些列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最后和谈的内容由皇上定夺。
和谈成功后,主办方会举行盛大的典礼,由皇帝亲自招待这些外国使团以表重视,最后在表面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磨刀霍霍回家接着准备的二元斗争下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现在大景皇帝病重,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如何接待外来使臣。
那半个身子不好使、嘴角流诞的样子,简直太影响国家形象了。
还有一个问题:为了全力支持这次的战事,京郊大营的军力大部分都被调走了,现在京城防务空虚的很。
加之国库空虚,那些使团一来又是一笔招待银子,他们上哪拿钱装面子的?
于是乎,经过一番商讨,黄皇后下令:双方和谈的地点就定在并州府城,不用来京城了。
和谈的具体事务交由英国公、何大将军以及淳郡公全权处理,京城这边则会派遣鸿胪寺专门的谈判官员(俗称喷子)协助谈牛
此外,黄皇后还为此次和谈定了基调:作为战胜方,态度要强硬,但和谈要有诚意,该让则让,万不可做出破坏和谈的举动。
大景实在无能支撑下一场战事了。
大景的国库本就空虚,打完这场仗后,看守国库的胥吏可以直接下岗了——偌大的国库真是一个子都没有了。
就连这次打仗的钱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