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着,形势十分危急,哪能等的起?
几部重臣们拿着北地的加急信焦急的等在宫门处,他们再无往日争权夺利的心,此刻各个神情灰败颓然,宫门巨大的阴影将几人笼罩在黑暗中,像是任何光都透不进去。
皇后本姓黄,是原鸿胪寺卿家的嫡女,受过正统世家女教育,嫁入皇室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嫡长子即太子现在才八岁,仍是稚子,不懂政事。
皇帝病重,皇后迅速做出决断,太子监国,承恩公及六部尚书等重臣辅国。
承恩公,姓黄名望,原鸿胪寺卿,是皇后娘娘的亲爹。
此诏一出,满朝哗然。
看样子,陛下的情况不容乐观。
太子才八岁,即便监国又有何用,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还不是承恩公和皇后娘娘。
若陛下挺不过来,继主年幼,这大景朝的下还是周家的下么……
不少朝臣心中对皇后娘娘重用自家父兄十分担忧。
于是乎,几个官员在议事时明里暗里的表达了不满,并提出解决办法:应从宗室子弟中再抽两人进入辅国队伍中来。
毕竟宗室都姓周!
皇后娘娘想了想便应允了,她知道自己最近做的太明显了,让两个宗室来参政,也能做个挡箭牌,让她的名声好些。
可是大景朝的宗室本身就不多,在京城的更少。
除了先帝那几个没成年的幼子(成年的不是死了,就是被打发到各地了),还有就是几个没有实权的。
这几个年长的宗室要不就是胸无大志游手好闲之辈,要不就是之前犯过错被放在眼皮子底下监管的,要不就是身份有瑕完全没希望夺嫡的。
八个辅臣在一堆宗室里挑来挑去,总算挑了一个正常的,元康帝的远房皇叔——周琛。
这人合适,这人在先帝时是唯一一个受到重用的皇室子弟,还在北方榷场管理多年,对北边形势颇为了解,又为人机敏,最近还极得英国公府重视,当能重用。
最主要的是,这人一直未婚,无子。
一个无子的还有能力的宗室,真是选辅臣。
有了这么个有能力的周姓宗室,定能对皇后娘娘及承恩公有所牵制。
这个珠玉在前,另外一个宗室就随便多了,纯粹凑数之用。
皇后娘娘和承恩公没想到周氏皇族在京城还有这么一位人物在,顿感大意,但八大辅臣已经决定了,他们也不好再拒绝,只能点头允其入朝。
叔公周琛自从北地调到京城后一直担任个无关痛痒的官,无甚作为,现在突然入了权力中枢,别人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