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首先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外星文明的科研人员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与宇宙联邦的人员大不相同,这导致在项目规划和具体工作安排上出现了许多分歧。例如,外星文明更倾向于采用一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而宇宙联邦则强调民主讨论和多方参与。
凌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项目的推进。他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双方的科研人员参加,增进彼茨了解和信任。同时,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沟通协调组,负责及时解决双方在工作中出现的沟通问题。
除了文化差异,资源分配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联合科研基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能源、材料等。宇宙联邦和外星文明在资源的贡献比例和使用优先级上产生了争议。外星文明认为他们是面临生存危机的一方,应该在资源使用上具有更高的优先级;而宇宙联邦则强调资源分配要基于项目的整体需求和公平原则。
凌风再次出面协调,他与双方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我们都清楚,这个项目的成功对双方都至关重要。资源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破坏我们的合作基础。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和具体需求,制定详细的资源分配计划。在关键的技术研发和实验环节,优先保障资源供应,但同时也要确保双方都能在项目中得到相应的利益和发展机会。”
在凌风的努力下,双方最终就资源分配问题达成了共识。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联合科研基地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基地的主体结构逐渐成型,各种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也陆续安装到位。
在科研工作正式展开后,研究团队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紫色水晶建筑神秘力量的引导和控制远比想象中复杂,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和精力,但实验进展并不顺利。多次尝试后,都未能实现对神秘力量的精准引导,无法达到创造新型资源再生系统的预期效果。
面对挫折,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气馁。凌风鼓励大家:“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的一步。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信息,现在需要的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重新审视我们的方法。”
科研人员们重新梳理了实验思路,结合双方文明的技术优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案。这一次,他们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调整能量转换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参数,试图更精确地与神秘力量产生共鸣和交互。
经过无数次的微调与测试,新的实验方案终于取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