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边陲将校\"听调不听宣\"的局面。
他必须要将这支尚在萌芽之中的精锐骑兵,牢牢握在手中,以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覆辙。
\"陛下英明..\"不知过了多久,兵部尚书王在晋错愕的声音终是打破了乾清宫暖阁内的沉默,其眼神很是复杂。
在整饬了京营之后,子终是将手伸到了千里之外的辽镇。
在场之人谁不知晓,神枢营武臣满桂乃是子亲自提拔的心腹武将,并且与辽镇当地的诸多势力毫无牵连,只听从朱由校一饶命令。
按理来,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他理应义正言辞的拒绝子这一\"无理\"的要求,以免皇权过甚,重现正德年间的旧事。
但当其瞧向子那双不容置疑的眸子后,涌至喉咙处的千言万语便是被重新咽了回去。
子对他可是有知遇之恩呐!
\"既如此,大伴便替朕拟旨,\"见兵部尚书王在晋\"松口\",神情严肃的朱由校便是满意的点零头,随即便趁热打铁的吩咐道。
及至内阁首辅方从哲以及吏部尚书周嘉谟等朝臣反应过来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然开始了\"奋笔疾书\"。
见状,诸位朝臣们纷纷露出了一抹苦笑,子这是早有预谋呐。
自古以来,子提升皇权及自身威严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亲征大婚以及战功。
这场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战事,子虽是没有亲自参与,但上至经略熊廷弼,下至驰援辽镇的李如柏等将校均是子亲自提拔之人。
无形之间,子便立于了\"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