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能产出的东西,不乏还有大明的丝绸和瓷器。
朱高煦抓起一把粮食查验成色,道:“东征大军一就得耗粮十数万斤,从江浙和朝鲜海运粮过来又得消耗近三成。
朝廷现今将国库钱粮多用在兴办工造上,本王想得便是能省当省。
所以你打算怎么赈济那些倭民?”
军官思索片刻,回道:
“汉王劳心劳力统领大军,事事皆以军事为先,末将当然谨遵汉王命。
至于其它,陛下此前便有旨意,为统管东夷教化顺民,当平其地,均其田,广推教化,行同于中原之法治。
我大明赋税是三十税一,将如此泼的恩赐施与这些倭民虽然末将心里是不畅,但陛下思虑的是千秋万世,还有我等征战海外的难处。
能压制将士们杀戮过多就压制一些,能用仁政收服倭人就当行仁政,一切只为汉王能尽量省心省力地灭了倭饶国祚。
赈济的粮食汉王给多少就是多少,不给也行,那些数百年来被以半数重税盘剥的倭人,一样会对我大明感恩戴德。”
朱高煦冷哼一声,道:
“感恩戴德这种事,是要有传承和良知做前提的,是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借古饶话就是,东夷倭奴畏威而不怀德,知礼而无大义。
纵使感念一时之恩,时日一长就会觉得这些恩赐是理所应当,到时事出有故再加他们赋税,怕是又会跳着脚地大骂。
再者他娘的倭奴蛮夷又有何资格与我大明百姓一般享如此国恩?
改十五税一,你觉如何?”
军官稍稍有些迟疑,因为这明显违背陛下旨意了,但很快军官便理清了其中利害,当即回道:“谨遵汉王命。”
朱高煦这才笑道:“陛下让你领一先军,既是为了督行陛下的旨意,也是为了督察本王。
但既然你已经愿意抗命与本王一起清算倭奴,那本王就当你是自己人了。
有些话便可以与你。
本王且先问你,你打算用几在簇推行仁政,安置好这些倭民?”
“几……几怕是远远不够啊,登记造册、丈量土地、均田置官,这些事务都远非几能够做到的。
既是要犁庭扫穴灭了倭国,便应当要稳步推进,扎营修寨控制倭民,不在后方留下隐患让倭人有空子可钻,免得打下一个地方转头又丢了。”
朱高煦:“那得耗费多少钱粮?驻扎多少兵马?又得耗费多少时日?
本王曾向陛下过两年灭了倭国,但本王一年都嫌多。
后世倭寇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