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引导民生,让百姓过得更好。
而在桑弘羊的理念里,百姓只是经济的一部分,如果有好处,那自然可以让百姓过好日子,但如果为了大汉的强盛,牺牲百姓是在所不惜的。
他们的理论是完全相对的。
如果不是霍海改变了历史,此时的卜式已经要准备当丞相,然后准备愤而卸任了。
之所以愤而卸任,就是因为桑弘羊的理论和他的完全不对付。
对于刘彻而言,他们两人的理论都是对的。
这就像是阳光和阴影。
有阳光就有阴影,如果没有了阴影,那不是阳光充满了世界,而是阳光消失了。
所以,刘彻把两人都扶持着,在他们的意见中摇摆上升。
大汉的经济,也在他们的摇摆中,跟着摇摆上升。
不过很明显,刘彻更加偏向于更年长,更稳重,更手段平和的卜式。
桑弘羊也就是表演一下欲说还休罢了,刘彻让他说,他立刻开口:“陛下,十年前您一个人占据着整个长安百分之八十的建筑空间。长安的所有建筑,有八成都是您的宫殿。而现在,连百分之五,都不到。”
桑弘羊刚说完,卜式立刻补充:“十年前也是有陵县和闾里的。”
桑弘羊马上:“但十年前,三辅之地,城墙之外,有一半的土地,都是陛下的上林苑和宫殿群。”
桑弘羊说的是对的。
如果把长安的生存空间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十年前的刘彻占据百分之八十,而现在,大概占据百分之四左右。
卜式:“你也别忘了,当初陛下的宫殿合起来,不过城内四座,城外十座,如果以当初一座建章宫的大小作为一座宫殿的面积计算,现在陛下在城内,有十四座宫殿,在城外有三十三座。”
这些宫殿,每一个独立的宫殿都堪比一个故宫。
刘彻修了四十七座。
分布在原长安老城,新咸阳宫,霸上宫,原上林苑宫殿群,现漕运附近。
这些地方。
以前修一座宫殿,要发动几十万人,至少是二十万起步的徭役。
而现在,修建当初那样一座宫殿,也就是一万人左右,发工资,一年多就能搞定。
而现在的一座宫殿,感官品质上其实要比当初好,之所以用的人少,是工艺进步,和工具进步。
最近几年,每次长安城出现了有大量工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刘彻就开始修建‘基建’工程。
包括漕运,货车,修缮运河上林苑建设。
宫殿建设反而是其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