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扛着匈奴小王子和罗马马略的夹击。
不过这跟大汉没关系。
大汉这边确定境内匈奴反动势力全部消散。
大将军卫青攻破龙城,匈奴最后的残部投降大汉,匈奴伊稚斜单于死在了战乱之中。
一切都结束了。
霍海在朝堂上也是狠狠地夸奖了卫青,说卫青功劳前所未有,战斗力之强还在韩白之上,当之无愧是有史以来华夏第一帅。
卫青才不吃这一套,但他也明白霍海这么吹嘘自己,是为了撇清。
霍海不想在匈奴战事中再吃福利了,再吃下去功高盖主了。
别的功劳,特别是文治方面可以随便吃,毕竟有前人例子在,武功方面的功劳,霍海吃的很谨慎。
此战之后,卫青的封邑达到了恐怖的三万六千户。
曹襄屌不屌?双倍万户侯。
卫青呢?三点六倍。
就算写诗说‘粪土当年万户侯’但也不好粪土当年三点六倍万户侯吧?
汉书中说卫青三万户,史记克扣了几千户,但总之,现在卫青超过了三万户,世所罕见的达到了三万六。
三万六这个封邑,已经超过一个小型王国了,已经不再是侯可以说明的了。
所以,刘彻封卫青为,汗国公,这个汗国,是汗马的汗,也就是大宛。
卫青的封邑要往外挪动。
原本的大宛被拆分成了好几个,其中几个留白,最大那片,留给了卫青。
这让朝堂其他人都意识到,时代变了。
以后万户侯可能不是那么难了。
而封国,距离大汉核心越来越远了。
这证明,大汉的雄心越来越大。
没有人觉得卫青是去了什么偏远地带,因为刘彻亲口承诺,一旦凑够了资金,攻克了技术,就要修建一条通往大宛的铁路。
至少要通到葱岭下,未来有机会一定要通大宛。
只要有铁路在,这点距离算什么?
你别看成都比大宛距离长安近,但要是有了铁路,两拨人同时出发,大宛人都在长安吃饱喝足逛上了,搞不好成都的商队还在爬秦岭呢。
匈奴毁灭后,霍海也是松了一口气,回到了家。
至少,历史真正的彻底的改变了。
以自己的策略,以后不会有什么草原民族了,更不会有南北双帝国模式来贯穿华夏历史了。
这件事情做成后,彻底的完成了安内,接下来是对外了。
霍海正感叹着呢,看到了一个干瘦,有点英武气,有点像是在草原上待过的不认识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