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比较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在整个长江以南,目前人口稀少,如果所有人都必须读书到十六岁才能慢慢开始找工作,那实在是有点和现在的生活脱节太巨大了。
因为这个区域目前这个阶段,十二岁几乎就都结婚了,十三四岁孩子都抱在手里了。
十六岁才开始学习工作,十七八岁都学不出徒,怎么生活?
而且这个区域瘴气各方面厉害,人均预期寿命比北方差很多,在医疗卫生提起来之前,本来就能活三四十,结果半辈子都在读书,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减少两年也对。
还有百越这边本来就工匠气浓郁,很多人家里有家传手艺,入学是帮他们把自己的收益继承的更好,而不是把现在的家业给放弃了。
举个例子,如果不认识字的铁匠,是打不了武器的,只能打农具,因为他每次打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就算感觉再厉害的大师,出品也不稳定。
而认字的铁匠,懂那些科学道理后,就算是再菜,就算是敏感度和细节不如那个大师,顶峰作品不如大师,但至少每一炉出来都能保证是次顶级作品。
这样两个人,到底谁混得好?
谁对大汉更有益?
更不用说大师本来就是万里挑一,而认字的铁匠,随便批量化生产。
铁匠是这样,船工,陶瓷手艺人,这些都是一回事。
整个长江沿岸急需大发展,所以义务教育才需要辐射这一区域,但因地制宜,所以才是四年。
至于长江沿岸的非故百越国人,那些老扬州人,那可就必须六年义务教育了。
多学两年,才能保证本地的人能尽量在社会地位上占据主流,不被挤走。
在滇国,那边情况也一样,滇人现在大量聚集在成都通往天竺的新公路上,这条路也被命名为茶马道。
这条茶马道上,需要太多人力了,读六年不现实。
黄霸接了这个活儿后,并没有再锋芒毕露的再继续去抢夺主动权,而是主动把起草法案的主笔让给了霍光。
第一是霍光在朝堂地位比黄霸高。
第二是霍光在议会地位比黄霸高。
第三是霍光是霍海的弟弟。
第四,黄霸很清楚,自己跳出去和霍光斗,自己根本不是霍光一合之敌,人家霍光翻手就能用点小手段把自己这种小人物给斗死。自己之所以一直占据上风,是因为自己背靠霍海。
现在是出成果的时候了,自己已经捡大便宜赢了,没必要再吃干抹净了。
霍光也不客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