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转向机构,就把传动轴的位置占据了。
而前电机的话,空间也不够。
如果把驾驶位移动到左边,把中间空出来,给上传动轴,同样的动力,都能杜绝这样的疯狂打滑。
此时,司机正在观察电机烟量。
他在判断车启动不启动得了。
如果车子转起来,那就走,接下来就不冒烟了。
如果车子没走,那就不能再继续了,再踩油门,燃起来了。
这次很幸运,车动起来了。
车子启动后,走了一段,司机放下心来,才询问:“大司农,这车设计方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霍海:“你这个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有必要,应该在前轮和后轮之间加一个传动轴。”
“你这个车轮和火车轮子做的一样肯定是不行的。”
“火车是轨道是凸起的,车轮是凹陷的,而这有轨电车,最好做成轨道是凹陷的,车轮是陷进去的。”
火车和以前的马车,刚好相反。
而现在,有轨电车,恰巧和马车车轨应该一样。
原因是重量问题。
那火车的凹进去的结构,就意味着车轮有两个轨道壁,形成了【n】型口,而如果车轮是凸起的车轨是凹陷的,那车轮就是【i】型的。
同样的厚度,重量减轻一半。
什么概念?这可是纯金属的轮子!
四个轮子各少一半,那可是几百斤的重量。
这几百斤,放在加大电机上不香?放在前挡风玻璃上不好吗?
司机听完两个建议,眼睛一亮:“大司农,还有吗?”
霍海:“还有……你们造车还是我造车?”
“要不这样,我画个图纸开始生产有轨电车,你们别研究了?”
司机一听尬笑:“别啊大司农,您吃肉,咱们喝口汤不是?”
霍海:“我对有轨电车没兴趣,就算真投资,我也投资研发新火车去了。”
事实上,不是假设,霍海就是在疯狂的投资研发新的火车,只不过是烧重油的。
北方的铁路修建,事关能源,霍海和刘彻是没有拿出来讨论的。
在所有人看来,运输就是大汉的命脉,运输业的发达,就是大汉的发达。
所以,所有人遇到千安铁路这种机会,都必然上去投入,想要分一杯羹。
但实际上,能源才是运输的基础。
手握能源,随意订价,就能源源不断从运输中抽成。
而且形成定式之后,别人根本没法反对,反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