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像是个有意思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刘据:“因为……这你得问给我取名字的人。”
蒋不疑倒是觉得没问题。
现如今的蒋不疑养成了多做少问的习惯,若不是三年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蒋不疑都不带问的。
但就是因为三年了还问,所以定力还差点。
刘据反过来问:“你这几年跟着武侯,都学了些什么?不会还是只是每天驾马车吧?”
蒋不疑这三年学的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谦虚。
武侯大人都把南越国的王印挂在自己的腰上了,还经常说自己‘哦我对南越不熟悉’。
蒋不疑:“没有学到什么。”
刘据敲桌子怒其不争啊。
你哪怕是学到了更高级的驾车之术呢?
刘据长叹一口气:“也罢,看来你还是太笨了,在武侯麾下都学不到东西,那我要是不教你,你就完犊子了。”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蒋不疑想说这句话是淮南子里面的,也不是什么俗话,而是一句科学论据来着,不过还是忍住了没说。
蒋不疑学到的第二点就是不要话多,不要好为人师,除非对方给钱。
给自己的师傅指点,那更是倒反天罡了。
刘据继续:“我不会钓鱼,没法授人以渔了,但是这句话用在你的身上,能改一改。”
“改成,与其千日驾车,不如千日造车。”
蒋不疑:“?”
刘据背负着手,高声:“目前,大汉有五家车企,分别是长安的长安牌,怀朔的长城牌,陇西的小米牌,千乘的大运牌,还有河口的东风。”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运输。”
“无论是火车还是轮船还是普通小船,无论如何运输,最终从集散点到店铺到仓库,或是从仓库到个人手中,都得用马车。”
“而马车利润极高。”
“目前我就知道,平阳侯曹襄就在积极地研究马车。”
蒋不疑来了兴趣:“哦?”
刘据:“平阳侯可是很聪明的,早在六年前,就开始养马,整个大汉北境,运输量激增,马匹需求也是激增,他就已经赚麻了。”
“但是养一匹马运到长安来卖掉,也就赚五百大钱,而做一架最高科技的马车,赚四万左右。”
“所以,平阳侯盯上了造车,也是很正常的。”
“以后距离西域太远了,翻过葱岭又艰难,葱岭以北肯定还需要一个造车厂。”
“美洲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