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襄助孙氏攻下吴郡,骑在吴郡六姓的头上,告诉整个江东,谁才是江东真正的主人,更符合周瑜的心思。
知道周瑜这种想法的人几乎没有,毕竟周瑜是个宽宏雅量的人,但是鲁肃却更了解周瑜,知道周瑜内心深处的骄傲。
鲁肃接着说道:“公瑾,你看公子楚的招贤令,他正是知道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顾虑,于是以自己的名义发布这封招贤令啊。
洛氏公子亲自招揽,这想必是不委屈你的家世门楣了,吴郡六姓不过是公子楚手下的另外一股势力而已,你不是投效吴郡六姓,而是投效未来的江东之主。以你的家世门楣只要到了吴郡,公子楚定然会特意接见你,公子楚只要见到你,又怎么会不看重你呢?”
鲁肃这番话让周瑜颇为动容,将其中的利害关系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周瑜终于缓缓说道:“子敬兄所言,瑜明白了。”
见到周瑜听了进去,鲁肃颇为振奋,趁热打铁说道:“公瑾。
孙氏本就是吴郡的寒门,一旦孙氏崛起,吴郡作为祖宗之地,孙氏定然是要在吴郡之中扩展势力,但是一山不容二虎,那定然是要将吴郡士族在本郡之中的利益侵夺大半的。
所以孙氏若是入主江东,必然会打压吴郡士族,重用你这样的非吴郡士族以及我这种流寓士人。
这或许是你想要襄助孙氏的其中一个原因,能够一展自己的才华,能够在政治上得到重用。
这件事对我这种流寓士人同样是有利的,我本该襄助孙氏进入江东的,但问题就在这里。
一旦孙氏进入江东,所带来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呢?
一定是激烈的争斗!
吴郡士族怎么可能甘心在政治上失势呢?
他们势必是要反扑的,我们这些人都不要想做事了,整日陷在争权夺利之中就是必然的结局。
这种政治的斗争,从来都不会有胜利者,一定是东风压过西风,过一段时间西风压倒东风,无论是吴郡士族,还是我们这些流寓士人,都会在一轮轮的斗争之中逐渐被消耗殆尽。
这就是所谓的制衡之道,牺牲了一切进取之心来换取稳定,这不是我想要的。
这难道是你想要的吗?
庐江周氏不在战阵之上彰显威风,却在一轮轮的政治斗争之中,流干自己的鲜血吗?”
这一次对周瑜造成的震动比之前还要大,他似乎已经能够看到鲁肃所描述的那个未来了,那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他是想要率领着数十万大军一路北上,定鼎中原的。
周瑜到底是聪明人,他立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