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豪杰藏匿起来,不要让他们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因为朝廷和民间的矛盾实在是过于大,朝廷中被认为是奸佞的宦官掌权,于是普遍对被迫害的士人以及豪杰抱有同情。
经历过王莽之乱后,由臣子掌握大权就成了一种很暧昧的事。
皇帝在地方上可能失去了许多,但在中央和郡这一层面,大大增强,力量不是士人所能抗衡的,皇帝说杀谁就杀谁。
而且士人和曾经的军功贵族不同。
军功贵族是真的会提刀上洛,因为这天下有他们的股份,皇帝不行就换一个。
这些士大夫,道家的倒是还好,主流的儒家士大夫,对触动皇位有一种抵触心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士人自然被压着打,那些受到牵连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受到迫害,律法和人心产生了冲突。
隐匿朝廷通缉的豪杰之士,是当世盛行之事。
等到大赦时再出来,朝廷并没有能力去全部追究。
……
陈蕃之死点燃了士人心中对宦官弄权的愤怒,一封封言辞激烈的文书向着台部而去。
“仲举公是辅佐君王的贤臣,这样的大臣难道也能随意的滥杀吗?
辽东燕国叩关,诸郡不能制,是仲举公孤身入幽并二州,整合诸郡,才使辽东燕国退却,有功于大汉社稷。
这样的功臣,因为一封指斥宦官的上奏,就被解职,甚至杀于荒野,实在是让人心寒。
请陛下降旨,杀指使者,流诸常侍,以安定天下人心。”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