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闻言摇了摇头,他不太赞同王莽的做法和想法,但对于王莽的品德是无比信任的,因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这种做,谁能不佩服他呢?
在所有认识了解王莽的人眼中,王莽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儒家士大夫,拥有圣人般的品德,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富有同情心,不媚上,不欺下,在奇葩众多的权贵圈子中,是一股清流。
正是这样的名声,使王莽的长辈们看重他,在士人中的威望使得呼吁他做官的声音很高。
王莽的推辞使得朝廷更是势在必得。
“啪!”
友人按下白子,轻声道:“巨君,你输了。”
王莽望着纷乱的棋盘,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局势逆转,友人指着一处道:“你太聚焦于一处,于是在大局之上溃败。”
王莽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整理了一下冠冕袍服,起身致意离开。
望着王莽离开的身影,友人微微皱起了眉头,回想起刚才王莽所说的话,又望向棋盘上的黑白子。
————
王莽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出身豪门却生活简朴,在贵族子弟普遍堕落奢靡时却能谨守自身,他富有正义感,像绝大多数士子一样,喜欢针砭时弊,希望改变,并付诸实践。
如果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登临高位而作出的姿态,这是笔者更不能理解的,因为他达到目标之后,依旧如此,恭谨而谦逊的对待大多数人。
他是那个王朝逐渐走向崩毁的黑暗时代,被士人推出的道德模范和改制先锋,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为什么是他?
这是命运的选择,还是个人奋斗的必然呢?——《王莽传》
第547章王莽与昭城
王莽向着长安一路走,一路将一封封的信件向着四方寄出去。
孝宣皇帝时代,昭城大开,于是四方列国的子民都可以进入昭公国,行商、求学、游历、朝圣,除了做官很难以及些许的限制之外,基本上没有了区别。
昭公国的开放是双向的,不仅仅有外人进入,昭公国的臣民,除了少数比较特殊的人,比如项羽的子孙这一类身份,其他人尤其是洛氏族人,同样允许自由迁徙。
在昭公国刚刚开放的时候,迁徙的人并不算多,但随着交流的增多,尤其是求学的士子增多,相互之间交友,接受邀请出仕,甚至相互之间介绍自己的妹妹等给洛氏族人。
汉朝风气又开放,没有什么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洛氏又来者不拒,自然就有女子同样来求学,上百年的融合交流,除了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