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小时候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洛氏这家学渊源可实在是太深了。
没人喜欢挨打。
山不过来,我便就山。
说是印证,其实是单方面的输出,主要就是针对那些各派之间有分歧的观点来讲述自己的理解。
洛氏众人一言一语,把百家众人说的一愣一愣的,感觉无比贴合经典。
尤其是不论哪一家的经典,都能给出自己的见解,还能举出无数自己根本没听过的例子。
谁能告诉我们,“成国”、“李国”、“容国”,这都是什么时候的国家?
这些国家根本没在圣贤的典籍之中出现过,洛氏为什么能把他们的史书翻出来?
然后众人都想起了一句出现在无数典籍中的话,“洛乃以布帛、兵戈、金玉置书、史。”
没人知道洛氏有多少藏书。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各派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是没有问题的,一句经典从诞生那一刻起,每一句解释实际上都包含着解释之人的想法。
谁能完全知晓圣贤的思想呢?
但既然你们孜孜不倦的想要贴近圣贤的思想,那任何一句话都要考虑当时的情况,甚至同一件事可能因为遭遇不同,心境不同就发生改变。
比如荀儒之间一直争论的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一百五十年前。”
一位洛氏子转头向两侧的侍女说道:“十九妹,你到守藏室中将荀子释解第五卷第九章节取来。”
过了片刻,侍女将书取来,这些书都是纸发明之后重新抄录的。
洛氏子将书翻开,说道:“先贤荀子并没有对这句话特别解释,但是在写下这一句时,当时先祖正在身侧,先祖有些感兴趣,于是有询问,荀子当时和先祖的对话之中谈到了一些见解,洛氏对这番话的解释都是从此而来,现在说与诸位。”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我们在这里分析线索,你直接翻监控是吧?
这是黑幕!
赤裸裸的黑幕!
“咕嘟。”
有人没有控制住内心的惊骇,咽下了一口唾沫,就像是一个开关一般,无数人倒吸一口冷气。
怪不得没人治春秋执政篇,这谁顶得住啊。
荀儒各家族人都麻了,没想到时隔一百五十年,竟然会遭遇老祖宗的背刺。
然后众人将目光投向其他诸派,众人刚刚还在乐,然后陡然一顿,想起来在场的众学派,没有能逃脱的。
尤其是春秋儒!
尊王篇是孔子写的,但写的是洛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