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都得再死一遍。
在这个时代,把人从生活较为舒服的地方迁徙到随时会死的苦寒之地,说一句残民虐民绝对不为过。
但是刘彻为什么不生气呢?
因为公孙弘说了,黎民百姓不是罪人,不能随意迁徙,但是这天下的罪人何其之多呢?
开拓岭南的就是那些被流放的人的后裔,现在不过是多了一个流放地而已,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短时间内找到起码二十万人去流放。
大汉的监牢之中没那么多人,这才是要解决的问题。
公孙弘表面上反对,但实际上却只是提出问题,只要把问题解决掉,那就可以建城。
刘彻踱步几下后,沉声道:“郡县一定要建,各官衙官署要准备建郡事宜,这是关系国家的大事,不论任何困难,朕都会克服。”
皇帝既然表态了,那公孙弘自然无不可,“遵命陛下,现在就要下发圣旨吗,臣可以直接带到丞相府中。”
“东阿侯在此,正好交由东阿侯来拟旨,朕这便用印。”
洛景手中握着笔,有些回忆般的感慨,当年孝文皇帝在的时候,朝廷大部分的圣旨都是他拟制的,没想到时隔十几年,竟然再次握住了拟旨的笔。
思绪在心中翻滚,手中的笔却不停,宛如龙蛇起舞一般,行云流水般的写下去,甚至就连思考都不需要,对这一套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等到最后一笔写完,公孙弘向着洛景重重躬身,然后缓缓将圣旨取下递给刘彻,刘彻欣赏一番后用印重重盖上,洛景、洛无疾、公孙弘便一同向宫外走去。
“公孙大夫,这封圣旨一经发出,整个大汉恐怕都不会平静了。”
公孙弘闻言微微感慨道:“是啊,建郡,可不仅仅是建郡啊。”
这个世界的大汉和前世不同,建郡可不仅仅是多一个两千石的官员!
第410章准备迁徙列侯
建郡。
所牵涉的利益极为庞大,可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两千石郡守流官,而是至少一个列侯国!
汉廷的列侯有多香,前面已经讲述很多,只要不作死谋逆,起码能保证一个家族百年以上的顶级荣华富贵,相比较普通流官,实在是金饭碗。
大汉的流封建制度从草创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配套的封侯制度渐渐形成了规矩,从邦周上卿制度之中化用而出,在朝廷直属的郡以及诸侯王国中,形成了上郡(国)三侯,中郡(国)二侯,下郡(国)一侯的郡(王)侯分治制度。
虽然皇帝没有说分封列侯的事,但有郡必有国,这是目前的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