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样是天子的臣子。
这是应当有的东西!
————
昭城是中原的商业中心之一,是毋庸置疑的文化中心,它还有许多的头衔,但是其中有一项是不容忽视的,甚至是影响整个政治局势发展的,那就是政治庇护中心!
昭城庇护了许多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包括争夺天下失败的诸侯,遭受皇室追杀的大臣,一旦他们进入昭城,一切的进攻都会停止,代价则是终生不能离开,抛弃作为社会人的一切,只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昭城百姓。
但昭城的庇护并不是无限的,洛氏有自己的标准,只有那些为天下立下大功的人才能进入,这深刻的影响了古代王朝那些王侯将相的政治选择,并由此深刻的影响了整个文明的选择。——《洛文化》
第378章上长安,禀素王!
岭南王赵佗的死对汉廷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事,毕竟岭南国不仅是外藩诸侯国,而且距离朝廷还天高皇帝远,不过赵佗的死却让许多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昭城。
尤其是赵佗的灵柩被运往了昭城,这是无数人都梦寐以求却做不到的。
还有那位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昭公,再次让所有人回想了起来,然后在心中感叹道:昭公,您可真是能活啊。
昔年洛国破灭的时候,洛陵距离加冠就不远了,然后他在昭城待了十数年,出山灭秦,直到如今,已经一百多岁了,他是如今世上唯一一个见过秦政、项羽、刘邦这三人的人。
从列国时代一路走来,简直就像是活化石一般,再搭配上种种传说,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刘彻在长乐宫中有些闷闷不乐,他是个喜欢乾纲独断的皇帝,所以洛陵的威势自然让他有些不舒服,但是他又不是那种没脑子的独夫,他是很明白不应该和洛陵这样的人间之神闹掰的,而且刘彻现在非常期待一件事的发生,那就是洛陵这位现世的神灵到底会不会死呢?
“陛下,关于岭南王的谥号,这是朝臣们商议好的。”
近侍将一份奏折递了上来,刘彻展开一看,一个是“辟土兼国曰桓、壮而有力曰桓”,一个是“胜敌志强曰庄、屡征杀伐曰庄”,都是偏向武功方面的上谥,是对赵佗在岭南开拓诸夏的赞美。
赵佗一向对中原天子是比较恭谨的,各种纳贡等等从来没有短缺,所以刘彻对他没有意见,于是便直接提笔在奏折上画了个圈,说道:“便以桓为谥,岭南桓王劳苦功高,赐下两件九锡之物作为陪葬,彰显朝廷恩典,晓谕四方王侯,尽心王事。”
开国功侯的谥号都是以文武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