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府赶出长安之时就留下了这个后门。
洛新感慨道:“太后,臣有一言相劝。
天家外戚固然是位高权重,但同时风险也是极大,若是不谨小慎微,您活着的时候还能够庇护,一旦您不能庇护了,家族就会迎来倾覆的危机。
您看昔年的吕氏,在高皇后摄政之时,权势不可谓不煊赫,出入行走俨然就是皇族子弟,但是一旦高皇后行将薨逝,立刻就伏低做小,乃至于留下一二人在长安联络,其余人回到了山东祖地,凭借着先祖的功勋守好祖业。
臣实在是担心啊。
若是留侯府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和陛下起了冲突应该怎么办呢?
臣不希望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最后背上刻忌外家的名声,这对于陛下来说,实在是过于不公平了。”
张嫣闻言很是动容,轻叹道:“大丞相,您的家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未没落,这大概就是智慧了。
您说的是对的,这是予从未考虑到的,予将会按照您说的做,留侯府是注定煊赫的,应当低调一些,对皇室,对家族都是好事。”
洛新见到张嫣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心中满意,于是起身告辞。
————
东阿侯洛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贤臣、能臣、忠臣的典范,他是洛氏第一位在外姓王朝真正摄政的臣子,在这方面甚至超越了他的祖先洛文公,那位先秦时代公认的第一臣。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恭谨的对待年幼的皇帝,如同父亲一样的慈爱,他呕心沥血的治理国家,改革秦王朝以来的弊端,孜孜不倦的为王朝的大一统而奋斗。
在汉王朝,他的名字是一种标杆,每一个怀有治乱兴盛的政治家,都以东阿侯洛新作为偶像,乃至于成为了一种化身。——《汉王朝兴衰史》
第334章还政
当太阳落下又升起,夺目耀眼的光重新照在巍峨的长安城中,整座城的气氛都改变了!
因为今天是新年初始,这不是一个寻常的新年,在这个一切围绕着长安而转的时代,就在这一年,皇帝刘恒到了加冠的年纪!
从新年开始临近,这件事就开始流传了,尤其是民间更是议论纷纷,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大丞相肯定不能还政,没人愿意还政的。
这些人大部分没有读过历史,虽然知道素王的事迹,但素王是神,就像是传说故事一样。
长乐宫。
刘恒换上一身崭新的天子袍服,戴上新的天子冠冕,十二旒不住摆动,他满是欣喜的望向洛新,笑着朗声道:“姑父,您看朕这一身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