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准备后事,灵柩运到长安,先走完流程,再运回昭城下葬,另外派遣使者到长安去,告知朝廷这个消息,英侯薨逝于安阳,请朝廷为兄长上谥号及追封。”
……
长安城。
洛亦薨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这里,城中又是一片震动,尤其是开国功勋诸家,只感觉天都要塌了,很多人都清楚,这些年开国功勋能在大丞相手底下过的相对比较舒服,是和英侯关系很大的。
英侯这些年不知道给他们挡下了多少的风雨,否则一个和开国功勋没有丝毫关系的摄政,怎么会放任他们这么逍遥自在还把持高位呢?
不仅仅是长安城的彻侯,还包括各地得到消息的彻侯,纷纷派人前往长安城的英侯府吊唁。
禁中传出消息,英侯薨逝,辍朝七日,以示朝廷恩典。
长乐宫中。
刘恒望着发呆的洛新,轻声问道:“姑父,您是在想英侯的身后事吗?”
洛新的确是在想洛亦的事情,他万万没想到当日长安一别,竟然成了两兄弟最后一次见面。
“英侯的谥号交予朝廷吧。”
洛亦这样的大人物去世,自然是极尽哀荣。
尤其是他的兄弟还是摄政大丞相,虽然洛新在这件事中一言不发,但下面的官员自然就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所有对英侯府的赏赐,不论是布帛,还是玉石,都是最上等的东西。
不过这些身外之物英侯府自然不在意,唯一在意的还是朝廷给洛亦的盖棺定论。
洛亦属于文官一系,自然要以文开头,最终朝廷以“博闻多见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圣哲有谋曰献”,称“文献侯”。
洛新批准了这个谥号,于是便定了下来,葬礼的规格同昔年的酂侯萧何。
洛亦的棺椁停留在长安的时间不算是很长,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便向着昭城而去。
长安城的英侯府人去楼空。
只剩下一间空落落的府邸,述说着曾经的辉煌。
————
英侯容仪恭美,温和体善,入汉以来,高祖信之,常翼君右,诸臣所不能及。
高祖崩,托以韩王,英侯受之,弃丞相,而就一国相,真诚臣矣。——《史记·洛英侯世家》
第331章皆寂,武穆
距离洛亦薨逝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了。
但长乐宫的氛围还是很压抑,或者说整座皇宫的气氛都很压抑,因为摄政大丞相的心情不好,经常想起英侯。
长安城的彻侯噤若寒蝉,那些有些跋扈的子弟也收敛了许多,生怕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