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拎着就上去了。
车子上,阿爷还问他卖饵料赚不赚钱呢。
“今天卖了五十斤,十块钱一斤,差不多能赚四百出头吧。”
“这么赚钱啊?”阿爷意外的看了他一眼。
一直知道女婿本事,没想到本事成这样了,下午这么一会儿就挣四百多块。
“哈哈,还有其他渠道也在卖。”卖饵料有时候比他钓鱼都赚钱呢。
反正阿爷和娃儿都不是外人,他把自己卖饵料的渠道都讲了一下。
“等明年要是定的多了,憨娃儿也帮我一起做,大家都赚钱。”
“哥,谢谢。”
“哈哈,跟我谢什么。”
有个磨面机和自动炒货机,做起来不要太快,一天配个两千斤轻轻松松。
他自家就搞个中转站,添加香精就行。
现在的饵料算是1.0版本,也就是原始版本,后续的味型则是直接在这个版本上面添加。
香精的占比可能只有2%,不用再重新测试味型和吸水的。
憨娃儿家没有地种,把制作原始饵料的活放过去还能赚些钱出来。
一路到了凤凰桥,在阿爷的指引下,从一个斜坡下去,在一个木制的房子门口停下。
刚下车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一个极大的门脸,门口挂着个布幡,上面只有一个“铁”字。
此时,巨大的风箱不停的被年轻人拉动着,一股子热浪从里面扑了出来,炎热的夏天真是要命了。
一个老头儿嘴上叼着香烟,手里的钳子夹着一个贴条在火炉里面加热。
看着差不多了,立刻抽出来敲打。
年轻人见状赶紧停下风箱,过来拿着大锤,跟着老头儿的节奏捶打着边缘区域。
阿爷没有打扰,就带着两人在边上看着,眼里满是唏嘘。
现在不管是木匠还是铁匠,能传下去的越来越少了。
县里的家具厂他去看过,全自动划设备,刨、修边比他快多了。
至于铁匠,就更难混了,中国的基础工业真不是盖的。
从洋山机盛行的那一刻,全国的机加工行业都被卷的半死,更别说铁匠这种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的行业了。
“呦呵,稀客啊,老于怎么来了?这两个是你徒弟?”佬铁匠放下手里的贴条,看向阿爷隐隐有着羡慕。
身后两个年轻人真壮实,要是他的徒弟就好了。
“哈哈,封老头,这是我徒弟,这是我女婿。”阿爷得意的指了指两人,随后开口:“你们叫人”
“阿爷。”“阿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