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会生出什么颜色的驼鹿宝宝。
如果还能生出白色的,说不定就是驼鹿姐姐海日的基因有缺陷之类的了。
在第七生产队给11月底生羔的小尾寒羊接了羔,给小羊羔们喂了土霉素糖粉,林雪君又带着沃勒赶去场部。
好在今年雪不算太大,往返场部和第七生产队的路又被陈社长带队耗时一年多修成了碎石路,是以即便已入深冬,仍走得比较顺畅。
研究所里的植物发酵瓶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开瓶放气,不到一个月发酵瓶里便没了气体可放,而且开始散发出酸甜味和轻微的酒味。
跟着林雪君和迟教授忙活的研究员们恨不得喝一口尝尝,实在太香了。
研究员们对这些液体成分重新做了分析和观察,采集到大量植物生乳酸菌。
对放糖发酵瓶、未放糖发酵瓶、苹果片发酵瓶、果肉发酵瓶等多个糖含量、洗米水含量等差异化发酵瓶内的乳酸菌做了成分分析和记录后,团队得出‘乳酸菌喜好糖’‘乳酸菌在密封的舒适环境中大量滋生,源源不绝将糖转化为乳酸’‘酒味为酵母活动的结果’‘酵母也喜好糖’等结论。
另一个研究动物乳酸菌的小组,也在林雪君从不同牧民家取得的发酵牛乳、马乳、羊乳、驼乳、奶酪、酸奶、酸奶饼等多种食物,和牛、羊、马、鸡等动物的肠道、口腔中提取了不同的动物性乳酸菌样本。
接下来,在商量下一部实验行为时,林雪君提议做‘固体培养基对乳酸菌落生长速度的影响’‘液体发酵培养基对乳酸菌生长速度的影响’的拆分实验。
毕竟他们现在首要的目的就是大量培养乳酸菌,一切试验都应该以‘培养’为优先。
迟教授同意后,研究员们立即投入新一轮实验。
同时加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做乳酸菌提纯实验,争取获得更高纯度的菌体,以一步步使高浓度菌体实现较低成本的分装、保存和运输。
深入到离心洗涤提纯之类的工作,林雪君就不太懂了,她一边将自己的时间拆分在草原研究所各个项目之间,不时依靠自己前世更先进、更完善的知识给与各个小组精准提点或引导帮助,一边分阶段针对大家的研究做统计整理。
有一定成果的研究项目都被她单独拉出来撰写成论文提交给杜教授,以期更快地将草原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落地到牧民生活中去——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新知识、新改进,都可能对草原人的生活起到巨大的正向作用。
哪怕只是提前一天让大家享受到好的东西、好的方法,也是有意义的。
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