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上发扬光大,光是一个古代版奥数“鸡兔同笼”就要算翻一堆人。
江枝彻底叹服于先人的聪明才智,也为徐家村孩子们的幸运高兴。
比起自己那几句学会识字算账,这才是合格的古代版教育。
谁再说古人死读书,江枝就跟谁急,一个书生真能懂这么多知识,随便比一个985大学生拿得出手。
章县令说完六艺又是八雅,洋洋洒洒一讲就是一个多时辰。
田桃、夏元,田小泉等大孩子听得热血沸腾。
他们也知道科举当官很难考,此时听到君子六艺,感觉比听夏秀才的课还有趣,能学的东西太多了。
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第一次听这么久的课,听又听不懂,学又学不会,教室里暖烘烘的,靠在一起已经睡着了。
磊哥都快急哭了,拉拉彩霞又拉拉妮妮,让两人别睡。
也有几个大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抠脚扯衣服,完全听不进去,比如徐根有家的徐强,林家的林小虎。
也有孩子很激动,马关家的两个儿子就在不停炫耀他们的拳脚功夫,那是每天练出来的。
以后自己不再是莽夫,那叫君子六艺中的“射”。
第465章琐事
章县令难得当了一回小学老师,心情愉快。
趁着这份欢喜,江枝拿出早就准备好了的笔墨纸砚,请他给徐家村小学堂写一个校名。
章县令欣然同意,他已经知道这处学堂的学生不交束脩,能免费入学。
而且村里尊师重教,对夏秀才也是礼遇有加,这份恩泽应该流传下来。
于是略一沉吟道:“江村长捐资助学,又以药坊起家,就取‘青泉’二字。
一是青泉湾药坊,二是让学子们饮水思源,牢记徐家村施学之恩情!”
说完就提笔写下“青泉学堂”四个大字。
章县令讲学时,徐家村的村民早已经聚集在外面静听。
如今外面的屋檐宽,足够几十个人或坐或站,既能听到里面的话音,也不影响上课。
村民们见到县令讲完课,又为学堂书下墨宝,立即大声欢呼鼓掌起来:“感谢县令老爷!”
“多谢墨宝!”
“县令老爷学问高,简直是那种吃够桑叶的蚕,张口就吐丝(诗)!”
“那是肯定的,县令老爷是文曲星下凡……”
章县令微笑。
他很喜欢徐家村这里村民的大方开朗,就连小孩子都是活泼可爱。
虽然官员需要的是沉稳含蓄,可见到这种鼓掌欢呼的事谁都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