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陶年,像带着爱人回娘家。
陶年跟着杨则惟上居民楼,陈旧的楼梯,斑驳的墙壁,皮鞋踩上水泥地板,头顶的感应灯亮起后闪了闪两下又灭了。
没有电梯,陶年被人带着走了一层又一层,期间饭菜味不断飘过来,两人停在第六层。
一层五户,走廊最里面的铁闸被拉开,一位白发斑斑的老人站在门口,看到他们后中气十足地朝两人招手。
“我就说你们是这个时间下班,蒸鱼时间刚好。”
杨则惟熟络地换鞋进屋,弯腰从鞋柜里拿了一双新鞋给陶年。
陶年换上鞋之后观察这间不到六十平的小屋,白绿相印花纹地砖,家具不多,实木圆饭台,双人沙发铺上了碎花布,头上白色风扇发着旋转的摩擦声。
杨则惟将水果放在台面,关师傅关上门,才开了客厅里的空调。
“老关啊,鱼到时间啦,你快点过来淋油。”
关师傅不顾客人,着急忙慌地进厨房。
老太太从厨房出来,两□□身份。
“是不是年仔啊,你个胃好点了没。”关老太走到陶年身前关心道,“你们这些后生仔,食饭不准时,忙到少食一餐就一餐,饮多多汤都不够补啊。”
陶年在这句话里得出这里是什么地方,杨则惟家里粤菜老师傅的家,他每个夜晚收到晚餐的出发点。
“多谢关太太的关心,身体已经好了很多。”
八年前杨则惟在首都就经常说他家里的关师傅做的菜有多好吃,有机会到港一定要带他回家。
他们到港直奔游轮,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之后杨则惟已经没了这个机会。
时隔八年,陶年没想过自己已经尝过多次老师傅的手艺。
餐桌已经摆上了几道经典菜式,酱油鸡,苦瓜炒牛rou,海参芡实瑶柱南瓜羹,蒜蓉粉丝蒸带子,还有一盅盖得严严实实的汤。
最后关师傅将蒸鱼拿出来,上齐菜。
四人落座,陶年依然坐在杨则惟旁边。
关老太打开炖盅,一股淡淡的中药味飘过来。
“石斛西洋参麦冬煲猪骨,护肝益脾,你们经常熬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