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照射在地面上,跟白霜一样。
瞅着发白的地面,云初不觉吟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思没有睡,她跟云瑾,温欢,狄光嗣四个人挤在一个马车上,四个小人将腿脚埋在同一个被子里,窃窃私语的商议明日先坑谁最划算。
他们手中的粮食太多了,数量已经多到了拖累大军前进的地步了。
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的将多余的粮食分散到随同皇帝去泰山的勋贵人家里。
之前的谋划还是起了一些作用,只是,那些人要的数量都不多,不足以帮助李思脱离困境。
勋贵人家钱多不假,却没有一个笨蛋,他们早就看出来了李思的窘境,只是不说,现在不多不少的买一点,就当是给云初夫妇颜面了。
第一百零八章粮食哪里去了
曲江里的流水牌子对于云初来说,就是一个监察大唐各处的一个消息来源。
通过各地物资在流水牌子上的变化,来推断各地的民生,这对云初来说并不难,他只需要在察看流水牌子运转的时候,跟账房索要特定的一些地域的物资价格变化,以及物资成交量多少,再结合邸报上的一些特定的消息,就能把当地的民生运转情况了解的比当地官员还要清楚一些。
主要是流水牌子上反应出来的消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及隐秘性。
在云初确定自己要参加皇帝封禅泰山大典之前,曲江里的流水牌子上,皇帝路过的州府的经济表现就已经很差了,以粮食,以及麻布价格作为锚定物,看它们在流水牌上的表现,就会发现,这两个大宗货物的供应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朝廷邸报上没有说这些地方出现过什么灾害,至于兵灾匪患更是闻所未闻。
既然没有这些,那就只剩下人祸了。
百姓们努力生产粮食,麻布,无非是想要把多出来的三五斗粮食,一两匹麻布买一个更好的价格,虽说丰年的时候,这些物资的价格会低一些,可是呢,因为大唐打通了西域,河中,乃至大食,甚至更远的一些国度的商贸,粮食,麻布作为锚定物,自然也会出现一个水涨船高的状态。
也就是说,长安流水牌上的任何货物想要交易,都必须先以粮食,麻布计价,然后再折算成铜币,银币,金币来交易。
因为有了汇率差,主营西域的流水牌子上的粮食,麻布价格一般要高于市场价的,单凡是想要卖粮食跟麻布的,一般都会选择在这里交易。
偃师县的粮食,麻布也不例外,可是呢,自从夏粮收获之后,偃师县的粮食,麻布就再也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