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华国航天的这次救援在前,nasa未来的太空运输价格都需要面对民众和媒体的审视,比华国航天的价格贵太多,都会引发民众质疑。
也许阿美利肯能够把国内的反对声给压下去,但他们无法干涉盟友未来太空运输供应商的选择。
cnsa不在乎商业利益,林甲则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向nasa间接施压,影响不了现在,那也得改变未来。
每一点筹码都有可能在未来起到作用。
在林甲看来,华国和阿美利肯最大的差距不是在硬实力,而是在软实力。
尽管华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阿美利肯之间已经没有差距,双方在航天这个大类下无数的细分小项中各有优势。
但在外界认知中,华国很强没错,在科技领域发展很快,但和阿美利肯仍然有差距。林甲希望能够在未来各路利益方在做决策时候,为倒向华国而增加一点筹码,每次只需要一点。
“好,我立刻去准备。”
“老实讲,我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执行前往光甲号空间站的飞行任务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分担到救援任务的华国宇航员王旭东说。
具体执行此次救援任务的华国宇航员,是久经考验的华国宇航员,一直以来他们都在为登陆光甲号做准备。
包括长空号的研发,华国宇航员都全程参与了从前期设计到后期的试飞。
因为地天往返和地球长途航行,这两者的发射角度不一样,参加培训的操作人员也有所差异。
宇航员接受的是地天往返的培训,而负责地球长途旅行任务的飞行员,即便已经是在航空公司内部经过百里挑一的机长,也只能承担地球内的飞行任务。
“谁说不是,这次任务可不好办。”他的搭档说道,“不仅要完成第一次前往光甲号的对接,还得去国际空间站完成救援任务。”
“其实归根结底以长空号的操控性和过去积累的航路数据来看,这两者都不会出什么意外。
唯一担心的就是救上来的外国宇航员们会不会在中途给你整出什么意外来。”
过去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前往光甲号运载货物,发射次数足足高达19次,32万公里的航路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他们避开航路中的障碍物。
这就充分体现了数据积累复用的好处,未来无论谁想前往光甲号所在的拉格朗日点,要么自己超高代价试错,要么来买华国的航路数据。
甚至在更遥远的未来,光是星际航路数据都能成为牢不可破的护城河,稍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