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弱,放在百年之后来评价的话,他在人工智能的成就说远超图灵都不为过。”
在没有受到西方中心思潮影响的东大青年学者们,几乎下意识想反驳这类陈元光是下一个西方学术大牛的说法。
hbm的出现也让他们有这个底气。
不过他们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也赞同这种说法。
光是hbm就能带来多少论文的产出啊,这可是富矿。
要是陈元光未来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大家作为东大学者,还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喝汤啊。
就像申请自然基金,跟着能在hbm相关论文上露脸的青年学者一样,这些青年学者靠着这一篇论文,直接特事特办,不用走完一个完整的考核周期,直接拿到了教职。
在这个编制比黄金还珍贵的年代,虽说只是副教授的教职,但说一句喝汤绝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言论林甲时常能在社交媒体上、自己的后台私信里、周围人的讨论中听到,所以她才觉得陈元光有必要,充分地宣传自己想要做什么。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hbm的大获成功,导致陈元光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被模糊了,计算机、物理学,你都干的不错,商业航天这是否真的能充分发挥你的特长?
坊间甚至不乏言论认为,正是在林甲的操纵下,陈元光才会把精力在太空采矿上,他们为这种说法找了不少佐证。
最有力的佐证就是,陈元光早年间的论文,没有一篇和航天科技有关。
“没错,我来拍开头,后续的课程干脆也不要让我们员工来录了,直接让他们基于我们内部的数据去做这个系列课程。”
人工智能生成视频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只是系列课程的话,那这技术就更简单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文稿,然后再通过人工智能生成一个数字人,在上面念稿,几年前的自媒体就有这么玩的。
“当然最终呈现的效果肯定不会是那种劣质跟自媒体一样,就是个数字人念稿。
那样不但起不到宣传效果,甚至还会起反效果。
我会和陆奇说,让他把视频做的精良。
我想的是正好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我们即将推出的伏羲。”
伏羲,由光甲航天出资搞的学术论文平台。
一直以来国内最大的学术论文平台都是知网,学术论文平台有非常多,但能比得上知网的没有。
知网的数据是最全的,也正是仗着论文资源的垄断优势,知网在收费领域极其不合理,论文作者没赚到钱,各大高校每年要斥巨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