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好歹有上台参赛的资格。
比不过很正常。
小米成立这么多年,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
再负面的舆论我们都抗过来了,更别谈这种有准备的仗了。
我的意见是我们得参加,同时做好两边的工作。
一边是和我们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把我们的需求说清楚,让他们把压箱底的技术给拿出来,尽我们最大努力,造一款小米汽车外观的变形机器人。
我估计马斯克应该也是类似套路,用特斯拉的modely外观,然后再进行变形。
另一边就是,制定颁奖典礼结束之后的公共策略。
公关重点都放在先抑后扬上,类似小米是不如光甲航天和spacex,但小米已经是国内顶级制造商了,小米的变形金刚有多少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准备好这样的公关策略,然后和米系的kol沟通,让他们都提前准备好。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用类似的集中宣发来给消费者灌输观点。
在国际上,同样和一些知名媒体合作,让他们也要表达类似观点,对小米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小米不如其他两家没问题,但小米的亮点一定要指出来。
最后就是等舆论退潮,雷总完全可以再出来开个直播,吹嘘一下友商,感谢一下陈总,然后再谈谈小米未来发展核心硬科技的愿景。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不认为会对小米的品牌形象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这才是雷君想要的回答。
从技术层面无法竞争赢光甲系和有nasa扶持的spacex,这件事本身丢人吗?
并不丢人。
这样的机会错过实在太过可惜。
硬实力没有办法赢,从宣传层面做到不输那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等于天降知名度啊。
其他高管通过视频会议都能观察出雷君表情的变化,从刚才的眉头紧锁到现在的面带微笑,大家很清楚,老板有了决定。
那还说什么,赞同就完事了。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雷君在小米内部那是绝对的一言堂,权力比任老在华为还要更大。
虽说任老不用为股东负责,但他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上不支持他去参与到具体事务。
“我赞同林总的观点,我认为我们不应该错过这次机会。”
“我也赞同。”
很快小米内部达成了一致,结果不出陈元光意料,“好,师兄到时候可能要提前运到斯德哥尔摩本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