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情况,华国方面不仅没有减弱在理工科领域的招生,反而加大了理工科专业的招生。根据来自华国的专家分析,华国这种模式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普鲁士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通过巨大的工业人口去冲破现存发达国家们所设置的技术壁垒。
根据数据显示,华国每年有300万的理工科毕业生,这样的工程师红利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至少能够持续到本世纪末。
华国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高利润行业的壁垒打破,把价格打到没有,他们不仅卖产品还卖技术,壁垒一旦被打破,那么原来是蛋糕的现在变成了救济餐,对所有依靠高附加值产业的资源匮乏类发达国家都是一种毁灭性打击。
如此庞大的工程师群体负责做从1到100的复现任务,只要有发达国家把路径走通了,那么他们会迅速投入大量的工业人口把这条路走通,把利润干掉。 同样由于基数的累计,导致华国也会涌现出完成从0到1的创新人才,最典型的就是莱特,然后将1到99这部分群体积累的价值作为给创新人才的嘉奖。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和华国争夺这从1到100的工业人口,而是要留下从0到1的这部分创新人才。
每年能够申请到阿美利肯学校的华国留学生也就在30万左右,如果我们只要理工科留学生,那么这个数字只有15万。
我们需要增加阿美利肯的潜力,降低华国的潜力,不断创造足够有价值的高附加值产业,才能摆脱被华国追上,然后失去利润的困境。
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锁死华国的创新通道是最好的。”关于给华国留学生发绿卡一事,国会山组织了专门的审查委员会。
这对联邦来说是大事,因为过去联邦一直的口径是要阻止华国留学生来阿美利肯学理工科,欢迎你们来学文科。
现在要转弯变成,都欢迎,但是学理科得留下,学文科那就麻溜回去。
没错,这个法案只给理工科的留学生发绿卡,至于文科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如此激进的法案自然没有那么容易通过。
“顾问先生,我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华国学生学到了一些前沿技术然后回去为华国做贡献怎么办?”
“我认为这不需要担心,法案的第17条第3小点有提到,对于一些敏感技术,像航天工程、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等等,对方需要签协议,需要找到工作单位才能申请,然后我们提前给他发绿卡。”
这和华国的委培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国方面如果阻止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