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华国空间站送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神舟号飞船为了顺利完成对接甚至会在空间站下方去做一个180度的转向运动。”
无论是华国还是大毛,他们给空间站送货的航天飞船都是一次性的,神舟号单次造价大概在8亿rmb左右,一次就烧完了。
spacex的龙飞船则是可以重复使用。
“你说的没错。所以现在的难点就在于超高精度的控制。
神舟飞船是飞船来接近空间站,天宫它更多是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动,等着神舟来和它对接。
它搭载的等离子发动机推力太小,不足以支撑它去做一个大量的变轨和加速运动。
我们则会给我们的空间站有更多的推力,让它能够去完成变轨,去接近等离子火箭。
这样的坏处在于,等离子火箭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发射,需要超高精度的计算。
空间站同样需要搭载等离子发动机,需要利用太阳能给它完成储能,甚至是搭载核裂变发电装置。
其实这些困难在初期都是能克服的,最困难的是随着空间站规模的增加,比如说20个模块构建的巨型飞船之后,到了那一步,你如何去实现这样高精度的轨道对接。
因为按照我们的空间站设计,它更像是太空列车,每个模块就像是一节车厢,在太空轨道中行驶。
一旦车厢数量多起来,车厢上还像印度货车上下左右都是物体,如何还能实现如此高精度的轨道对接,这会是一个大麻烦。
当然我们可以选择把问题留给未来,等未来如果研究出了二维甚至是三维的常温超导体,等到那时候等离子发动机有了进展。
它可以类似化石燃料的火箭做自动变轨的话,那么空间站就不用那么麻烦,他们只需要在轨道上等待就可以了。
但我们不可能现在完全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陈元光说完后,林甲问:“为什么不能采取多种发动机结合?
化石燃料发动机和等离子发动机结合,和空间站对接以前用化石燃料,返回地球用等离子发动机。”
陈元光解释道:“本身我们用等离子发动机取代化石燃料的发动机,就是因为化石燃料的发动机太重了。
化石燃料的发动机要携带大量的化石燃料,除了化石燃料外它需要有冷却液,需要大量的金属连接件。
以重型火箭为例,它在起飞前的质量高达4000吨,实际搭载的货物只有40吨。
我们如果还是采用传统化石燃料发动机和等离子发动机相结合的模式,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