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咬咬牙也能拿出来。
欧盟就不谈了,东盟在狮城的主导下,也想从光甲航天这买个空间站的舱段。
这些消息传出后,有华国网友调侃:“以后联合国干脆别设在纽约,直接设在光甲航天的空间站吧,反正每個国家都在上面有根据地,国际社会大联合在先进生产力面前实现了,什么叫遥遥领先啊?”
但实际进度却不如预期,准确来说是远不如预期,有非常多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整个项目没有一个牵头的负责人。
陈元光长居绵阳的情况下,远程遥控的效率很低,尤其涉及到大量内外部合作。
再加上陈元光的野心太大,想一次做一个和过去有着很大差异、技术领先的空间站,这就更是增加了难度。
因此光甲航天急需从外部找一个合适的项目负责人,本来他们是想从华国航天研究院挖,后来航天口的领导亲自来找陈元光,大致意思是:
“别挖了,再挖我们都要被光甲航天给挖空了,你们八千人的规模,少说有三千人是从航天口抠出去的,像能主持空间站项目建设的负责人,我们内部就那么两三个,真不能被你挖走,放过我们吧。”
没办法光甲航天的吸引力就是这么强,要是光甲航天想挥锄头挖,航天口的待遇和管理模式是肯定留不住人的。
陈元光也不想撕破脸,所以只好把目光转向国外,正好在光甲航天内部员工的引荐下,克里斯·康明斯成为了目标之一。
他是国际空间站项目建设阶段的负责人之一,从nasa退休之后成为了nanoracks的联合创始人。
nanoracks是一家太空创业公司,也是最早较早尝试太空产业商业化的公司。
他们成立仅仅一年,就在国际空间站建造了首个实验室,业务涵盖遥感技术、微小卫星和立方星部署、空间站气闸舱和空间实验器材改造等等。
nanoracks在国际空间站拥有一个完整的商用外太空科研平台。
克里斯一手主导了nanoracks的商业太空实验室。
简单来说就是太空项目经验丰富,这样的人实在难找。
克里斯愿意接手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先和陈元光见一面。
陈元光听到之后,觉得好像挖这些高端人才,见自己一面成了标配,自己就跟大熊猫一样成了珍惜动物。
“你好,克里斯先生,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就从杂志上看到过关于nanoracks的新闻,当时我还在想自己要是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