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并据此判断出疫病不是由水源或者食物传染的。
因为若是由这两个原因造成的疫病,区域化都很明显,往往是住在水源附近的人都会发病,但这次的瘟疫却没有这种现象。
但以家族发病后面的原因,官府却没有去查。
再就是后面进入兵营的一些病患,因为发现的早收治之时神志尚且是清醒的。
医官问诊时询问过他们在病营中想吃些什么食物,几乎所有病患都回答想吃小虾。
可惜他们清醒的时间很短,并且沙洲人都是吃鱼虾长大的,想吃小虾算是很常见的回答。
当时医官们将重点放在开药方上,便也没有继续追查下去。
可小虾这两个字却让黎玄辞瞬间联想到了一种东西,他只见过两次却终身难忘的怨病。
虽然眼前病患的症状和当日卜忠尧病发时并不相像,但却很像云京城那个老大夫口中说的,多年之前那桩青楼案。
在老大夫的描述中也曾提到了呕吐,还有最后那些人在死前都骨瘦如柴,这让黎玄辞心中有了非常不好的预感。
事情似乎是被抓住了一些关键的症结,刺史听了黎玄辞的分析之后,立刻便派遣手下官兵去江里打捞,想要找出有没有这种小虾,给神志尚且清醒的病患辨认,可捞了数日都是正常的鱼虾,并没有见到什么特殊的小虾米,本来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沙洲城再次陷入了僵局。
正是此时,黎玄辞发出的消息到了昌余,徐俊华带着花少梁一行人星夜兼程,只用了四日便赶到沙洲城。
他是军人思维,哪里有可能出现风险,那便彻底封锁,在他的提议之下,刺史下令封锁了沙洲所有水段,直接停掉了最为紧要的渔业。
这一举措也实属是没办法的办法了,现下正值渔季,是渔民们一年收入最丰厚的时候。
短时间的封锁,那些渔民因为担心生病还会安分的听从官府的安排,但若是长时间找不到问题根源,一直不让渔民去捕鱼,就相当于是断了周边村县渔民的活路,恐怕是要发生暴乱的。
徐灵鹿和魏镜澄听花少梁详细讲了沙洲的事情,驿舫也刚好停船。
沙洲刺史早前在京中任职时候,便知晓魏镜澄这个人,当今圣上的胞弟,长年掌管大理寺,虽然品阶不高,但实权在手。
并且只要是在京中任职的官员,都知晓他早晚是要封亲王的,到那时可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听闻魏镜澄也要来沙洲,刺史早早就带着一行属下来接。
可魏大人却没有皇亲国戚京中高官的那个谱,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