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子柏道:不过如果现在的高温和日照,将会成为今后生活的常态,那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是绝对的,就是不知道这是一时的,还是以后都这样了。
简初道:都这样就太可怕了吧,雨水这么少,日照这么大,那地球的水都被晒干了,人就彻底没活路了。
徐茗一边走一边朝他们问道:现在好像开始了返乡潮,好多在城里待不下去的,想要让政府安排去农村种田。
秦淮没有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新闻,于是多问了一句:像是以前那种知青下乡还是怎么样?
徐茗:肯定不可能是知青下乡那种,就算国家想要这么安排缓解城市的压力,人家住农村的未必会愿意接受,而且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田地给人种,荒地想要开发出来那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更何况,土生土长的城里人,谁懂怎么种田,就目前这个高温,有地也未必能种。
简初也跟着好奇:那是怎么搞?
徐茗:可能到时候要做一次户口排查,农村户口的尽量回村,有人就瞅准这个机会,想要花钱跟着那些能回村的人一道走,想要在人家村里安家落户,不少人现在正在身边寻找这种资源,据说如果能帮着安家,也不需要落户,就是能有个住处,能搞到一点田地,就能有上百万的感谢费。
这么一说,简初更费解了:有那么多钱,直接去农村里买个房子不就是了,多大点事,还要人带着?
徐茗闻言一笑:你以为现在只有城里人精么,眼看着形势越来越不好了,别的不说,在咱们几千年的老观念中,只要有田有地,总比其他人多一些活路,尤其是这种天灾,住在城里的,一旦断水断电简直就等了断了生路,那些以前被人看不起的农村,瞬间就成了香饽饽,但如果大批城里人都涌到乡下,这就等于分散了他们原本农村人的资源利益,最起码本来他们可以自己开荒出来的荒地,会被外来人占据吧,这时候如果没有关系就往农村跑,你觉得人家会接受?人家早就团结到一起一致排外了。
这话徐茗倒是说的没错,这事慕楠上一世也是有所听闻的,那是后来他已经去了那些私人基地,听到那里面的人说起过,在高温的时候,有些人眼见情况不对,于是想要转移到农村去,结果不管是去得早的还是去的晚的,如果没有跟村里相熟的亲友帮忙,最后都会被排挤驱赶出来,也有不少这时候通过花钱买关系的,但到了后来,钱都不值钱了,于是那些花钱买进去的,一样被赶走了。
他重生之初就没有打过去农村安家的念头,一是种田这事真不是你想一想就觉得自己能没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