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版本。依然是生词加小故事,但故事是一个个的手艺活。
比如谢星珩教的肥料之法。生词以蚯蚓肥、追肥、增产为主。里头还有其他手工活。
这个版本最受欢迎,试教学的时候,每一场的人数都爆满,百姓还嫌不够,想要加场次。
谢星珩翻书看了,每一册都薄薄的,若放在私塾里,三天就上完课了。放在市井上“野课”,或是扫盲班进行,亦或者是给那些识得些许字的人来自学,就极为不错。
可惜,没有字典。
若有字典,便能推行试试。
识字量不够的人,也能看书。
当然,要是有字典,启蒙扫盲就简单了。
顾慎行他们现在是卡住了,不知前进方向。都做的话,也太杂了些。贪多嚼不烂。
他想让谢星珩给个建议:“我是倾向商务版本的,本来嘛,当初说搞教育,就是为了给百姓扫盲。能上得起私塾的孩子,可以往后挪一挪。朝廷科举就取那么些人,再教也没意思。”
先拔高百姓的识字率,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比如说教他们一些道理,那时再从经义书里节选来学。
谢星珩沉思片刻,说:“你既然有了分阶段的想法,这几册书,就可以照着你的想法来分。商务版肯定是流传最广的版本,也是最利好百姓的版本。这一版可以继续完善,然后再做普法版本。这不仅仅是扫盲,更是科普读物,符合你的事业发展,也能作为百姓能看得懂、且感兴趣的‘故事书’,最后才是道理。”
顾慎行点头。
商务版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可供教学的东西实在少。二是文人清高,利好农务的,他们编纂时还好,都比较积极。写到手工,也还成。讲到变现,说到银子……不提也罢。
“倒是能分工,把商务版的留给愿意写的人来干,目前就我一个。”顾慎行说。
他眼巴巴看着,就差直接要谢星珩来帮忙了。
谢星珩脑子里有货,他跟顾慎行说:“我得闲会写点东西,但你自己整理。”
顾慎行松口气,也叹口气:“人员一分,这件事不知何时才能成。”
谢星珩摇头:“好饭不怕晚。这些东西其实还能再做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