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那你怎么办?真的不给江家分吗?”
林庚点头:“不分。他押宝了,买定离手。”
成败在此一博。
徐诚听出他意思,又把信件看了一回,不再帮着劝。
朝局大事,他还没学通透。这两个都是顶顶聪明的人,他们有了默契,多嘴劝说,还会弄巧成拙。
徐诚给他看“便宜大碗”的样品,问他:“你看这个包装能在南地推广开吗?”
林庚接过去看,说:“可以。哪有百姓能拒绝送碗的诱惑。 ”
这事不用徐诚去跑,林庚叫个人,把样品送到砖瓦窑,让他们照着样式来。先定五千个碗。
徐诚有销售策略。
百姓们拿到果干的钱以后,就搞一场“丰收”活动。
津口县的百姓一辈子都吃不了几回糖果,他可以搞个优惠点的活动,让他们尝尝鲜。
无需太高的价位,既能有糖,也能有碗。
他还想做双喜糖盒,百姓家有了钱,就爱办喜事,抓紧把家里孩子的婚事解决。都是买糖,喜糖更应景。
但这个时节,全县都找不出几个闲人。
砖瓦窑接这个单子,还是因为他们是县里重点扶持的对象,一切优先砖瓦窑的生意。忙起来县里会抽调人手,帮忙给他们摘果子,做果干。
徐诚想了想,只好去找印些双喜字样,贴在大碗肚上,也喜气好看。还实用!
其他样式,津口县不考虑。
没有人手,也没有本事。等糖运到丰州县,再从丰州县分装,转而售卖。
今年的果干制作时间和去年一样,三蒸三晒的时长在这里,谁也快不了。
因南地县城的生意都谈妥了,他们也有果干送来售卖。才开始制作第一年,没有那么多商人吃得下。
果干送来,双方都有赌的成分。
为了更快的回笼资金,把货款结算给百姓们,也是赶着季节清货,林庚调用了卫所的兵卒,让他们充当运货的护卫,每一队都有个“生意人”领着。
有些是丰州来的,有些是去丰州县学习过的当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